奥斯维辛没有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

ID:36926343

大小:489.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11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_第1页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_第2页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_第3页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_第4页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_第5页
资源描述: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学习目标】1、正确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根据新闻文体知识,划分文章段落。3、理解标题的含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自学指导:(1)朗诵比赛——指名朗读课文,有错即停,让其他同学纠正。比谁读得正确,流畅。(2)下面的学生请认真听,若朗读的同学有错误,请及时举手给予纠正。同时给不认识的字注音,或者标注出来。(3)学生齐读易读错的生字。易错字词:婆娑嬉笑撰写噩梦雏菊窒息需留意的形近字:1、嬉皮笑脸,嬉闹,嬉笑,嬉戏嘻皮笑脸,嘻哈,笑嘻嘻2、绿树成荫/绿荫/树荫(阴)绿草如茵绿茵场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给文章划分段落)自学指导:请认真阅读文章,根据

2、新闻“导语——主体——结语”的结构顺序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把答案写到练习纸或作业本上,3分钟后,比谁写的答案正确,条理清楚。完成任务的同学请示意。重点点拨:新闻文体知识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导语:一般是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了。明确答案:导语:第1-6段:现在与历史对比,指出奥斯维辛的可怕,点明写作缘由。主体:第7-15段:空间为序,主写参观者情态和感受,控诉无耻罪行。结语:第16段:首尾

3、呼应,照应标题,突出主题。教师公布答案或者展示学生做的答案,同桌交换作业本,互改,打分。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回答问题)自学指导1: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还要去报道,并且还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大奖?明确答案:①奥斯维辛臭名昭著,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的确是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②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作为新闻记者的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奥斯维辛虽然是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但每一个参观者进来了都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震撼和窒息。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告慰亡灵,揭露罪恶。结语:忘记屠杀等于第二次屠杀。《四十九日·祭》人类是需要奥斯

4、维辛的,没有伤疤的历史只会催生新的罪恶产生新的苦难。所以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高考衔接)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4分)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明确答案:参考答案1:“爱心大巴”遭怀疑,大学生不信任感拷问学校教育,折射社会现状。参考答案2:“爱心大巴”免费接站遭猜忌,折射社会信任危机。新闻点评解题模式:概事件,明观点,析本质

5、,注字数。知识迁移请同学们按照新闻点评的解题模式,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点评,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50字(4分)参考答案:本文对奥斯维辛这一人间地狱做了简要的介绍,以此来揭露纳粹罪行,祭奠亡灵,警醒世人,珍爱和平。新闻点评解题模式:概事件,明观点,析本质,注字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本篇新闻报道的不同之处。2、理解关键语段,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找出新闻中对参观者行为、神态、语言的描述和反映他们内心感受的句子和词语。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

6、干什么使的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她跪了下来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写作特点:作者随着参观者的脚步,把读者带进了集中营,从毒气室、炉、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一直写到绞刑室,作者并没有详细描写这些地方多么的阴森恐怖,而是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传达他们内心的感受,这是本文的写作特点,是这篇新闻不同于其他相同题材的新闻的地方。自学指导2:请认真阅读文章,思考课文后面“研讨与练习”第三题第3、4句的深刻内涵,把答案写到练习纸或作业本上,5分钟后,比谁写的答案正确,条理清楚。完成任务的同学请示意。明确答案:3、内涵

7、:可怕的不是景象本身,而是布热金卡出现了这种景象,布热金卡的历史与此太不相配了,这才有了第二段的四个“不该”。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景象。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作者因此感到“可怕”。无一句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同时在开头给读者造成情感上的震撼和心理上莫名的压抑。明确答案:4、内涵: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