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07698
大小:112.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18
《精校解析Word版---福建省尤溪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尤溪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默写(8分,每空1分)1.根据题目要求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句子。(1)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长沙》中描述同学们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表达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4)《荆轲刺秦王》中通过送行人的激愤神态来烘托送别氛围的两句是“___,___”。【答案】(1).到了颓圮的篱墙(2).悄悄是别离的笙箫(3).夏虫也为我沉默(4).指点江山(5).激扬文字(6).粪土当年万户侯(7).士皆瞋目(8).发尽上指冠【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颓圮”“笙箫”“侯”的写法。二、基础知识(27分,
3、每小题3分)2.下列句子中不全是词类活用的一项()A.素善留侯张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B.群臣怪之舍郑以为东道主C.与郑人盟使使以闻大王D.吾得兄事之今行而无信【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题中A-17-项,“善”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赐”为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B项,“怪”为形容词的意动用
4、法,以……为怪,“舍”为一般动词,放弃;C项,“盟”为名词用作动词,结盟、建立同盟,“闻”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D项,“兄”为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信”为形容词用作名词,信物。故选B。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A.所以遣将守关者B.愿大王少假借之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D.秦兵旦暮渡易水【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
5、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题中A项,“所以”古义是“……的原因”,今义则用作连词,表示结果;B项,“假借”古义是宽容、原谅,今义为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C项,“穷困”古义是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为生活贫困、经济困难;D项,“旦暮”古义是早晚,与今义同。故选D。4.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秦王必说见臣B.令将军与臣有卻君安与项伯有故C.给贡职如郡县今日往而不反者D.共其乏困朝济而夕设版焉【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6、义能力。考核的重点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平时注意积累。题中A项,“蚤”通早,“说”通悦;B项,“卻”通;C选项中,“反”通返;D项,“共”通供。故选A。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17-A.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宣:宣布B.召累官故不失州郡也。故:仍然。C.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机:机遇。D.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赞:赞赏。【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
7、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A项,“宣”解释为引导;B项,“故”解释为仍然;C项,“机”解释为关键;D项,“赞”解释为辅助。故选B。6.下列各组解释中正确的一组()A.治: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对付。今治水军八十万众:部署。B.与: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和。若壅人口,其与能几何:参加。C.固: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固执。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也:坚固。D.方:曹军方连船舰:
8、正在。地方数千里:才,刚刚。【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A项,前面的“治”解释为对付,后面的“治”解释为部署;B项,前面的“与”是连词,解释为和,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