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07600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8
《高考专题精校解析Word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十四)时间:25分钟 满分:37分1.(25分)(2018·昆明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关于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立法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其依据是儒家经典著作《周礼》首次提出矿业开发管理机构的设置。春秋时期,政府提出了“官山海”的政策,对矿冶、制盐实行官营;秦统一六国后,开始实行官营民采矿业政策;汉代时期矿产资源相关刑法比较多,其中汉高祖规定私自铸造货币者处以极刑……到汉武帝时期,政府对私铸货币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禁止;隋唐时期,矿产资源的开采以铜为主,盐铁则比较少;唐朝和元明时期,矿业的发展较前期各代都
2、更为发达,其中唐律规定货币犯罪及刑罚。古代矿业刑事立法大多都是以皇帝诏书或者群臣奏章的形式出现,具有分散性、不成文性,实质上是当朝皇帝或群臣意志的体现,其中的立法虽然对矿业开发中造成破坏矿产资源的行为进行了规定,但是其是以政府的行政命令的形式出现的,被刻下深厚的中央集权的时代烙印。——改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同时,将投资的重点集中到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方面来……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收回铁路主权和矿产主权的呼声日益高涨。1898年,清政府颁布了《矿物铁路公共章程二十二条》,这部法律是我国近
3、代矿业立法的开端。20世纪上半叶,清末以及中华民国时期颁布了一系列的矿业法规,规定了关于矿产开采与矿区环境利益协调;将仲裁及行政诉讼制度引入矿业纠纷解决机制中。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准许并鼓励私人开矿,后又提出“综合勘探、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方针。“文革”时期,采矿业发展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这部法律是以深化体制改革为原则确立的,它开始关注矿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多样化发展模式的确立。——改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矿产资源开发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13分)(2)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以来矿产资源开发的新变化并简述其影响。(12分)答案:(1)特点:起源早,不断发展;以官府开发为主(或设立管理机构,官营为主);严格立法(或处罚违禁开采,对私铸货币处罚较严);带有中央集权的烙印。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稳定货币体系的需要。(2)新变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立法不断增多;重视矿产开采与环境协调;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多样发展。影响:推动了采矿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1)特点:根据“关于利用和保护矿产资
5、源的立法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对矿冶、制盐实行官营”“被刻下深厚的中央集权的时代烙印”概括归纳。原因:根据“其是以政府的行政命令的形式出现的,被刻下深厚的中央集权的时代烙印”得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根据“对矿冶、制盐实行官营”得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根据“到汉武帝时期,政府对私铸货币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禁止”得出稳定货币体系的需要;结合所学,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也是重要原因。(2)变化:根据“收回铁路主权和矿产主权的呼声日益高涨”得出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根据“新中国准许并鼓励私人开矿”得出政府与民间相结合;根据“清末以及中华民国时期颁布了一系列的矿业
6、法规”“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得出立法不断增多;根据“规定了关于矿产开采与矿区环境利益协调”得出重视矿产开采与环境协调;根据“开始关注矿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多样化发展模式的确立”得出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多样发展。影响:根据材料得出,可从推动了采矿业的发展、维护了国家利益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回答。2.(12分)(2018·孝感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中国西方古代甲骨文的“呷”(民),像被用一刃刺瞎眼睛(或低眉顺目)的人,“盲其一目以为奴征”(或在人面前恭顺),即“民”为奴隶,被认为是蒙昧无知、不曾开化,没有
7、道德可言的群氓。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古代将管辖一方的官员称为放牧者,“民”就如同牛羊是官员们的放牧对象。——摘编自《“人民”词义的变迁》希腊城邦(polis)是政治(politics)的词根,公民(politest)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人是城邦权利的主体,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摘编自《西方“公民”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近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人民”已经
8、不再是懵懂、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孙中山认为“专制国以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