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95197
大小:4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6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加强教学研究促进对话交流拓展专业视野《全效学习》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案例仙降镇中学陈旭海教材分析“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浙江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自然科学教科书第三册第三章《声和光》中第一节有关声现象的知识内容。这部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从学生本身来说相当熟悉声的一些现象,小学也已经学习过一些声的知识,因此是比较容易接受这部分知识,这样教材中有关声音发生和传播的知识不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启发探究设计的基础上让其体验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相互合作的愉快,激发学习的动机和乐趣,相信学习效果必然事半功倍。教学流程激趣导入→实
2、验探究一→教师演示一→实验探究二→教师演示二→知识小结↓↓↓↓↓观看幻灯教师指导进行深化学生实验学生互助完成深化学生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②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③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2、探究能力目标:尝试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师生双边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在学生活动中不断强化与同学(他人)的协作意识
3、.教学方法:启发式科学探究法。教学理念:1)以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营造平等、活泼和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师生共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并参与对自身学习的评价,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收获和乐趣。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师:自然界很多物体都能发出声音,下面我请同学们来判断这些声音是由那些动物发出的。[媒体]:播放①鹰的声音(图片)②蛙的声音(图片)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并回答问题,[媒体]:播放③命运交响曲生:钢琴命运交响曲贝多芬师:我们来了解贝多芬的一些情况吧提
4、问:谁知道他耳聋后怎样感知声音来完成做曲的呢?(请同学大胆猜测)第4页共4页加强教学研究促进对话交流拓展专业视野《全效学习》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看来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研究研究声音。我们就从声音是如何发生的这个问题入手吧。[从熟悉的自然界声音到音乐,并提出一个能引起学生好奇心和强烈要求解答的问题,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板书):一、声音是如何发生的师:现在请同学们两个人一组,通力合作,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1)学生实验一:用一张纸、一根橡皮筋,半杯水,一个杯子,一个汽球,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
5、法与众不同。(2)请几位同学上来展示你的发现。(用几位同学合作完成一些展示)[从贴近生活的物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观察它们的发声现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师: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很多的发声方法,那你们是否注意了发声部位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他们都在振动。师:发声的物体总在振动吗?振动停止时物体会停止发音吗?你可否用手中的塑料条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呢?学生实验二:引导学生将塑料条压在桌沿边上,用另一支手将塑料条弹动,再用手将弹起的塑料条拿住,发音马上停止。[板书]:物体发声时总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师:出示音叉,敲击发声后问学生,你
6、看出音叉发声部位在振动吗?生:没有或看不清楚。师:对,有些振动你是感觉不出的,(叫学生用手触摸)的确有振动。那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在场的各们同学,老师们都能感受到音叉在振动呢?想一想知道的上来试试看。生:用球在旁边会被弹开。或放在水里会溅出水花。师:用一个小塑料杯套上,杯子会跳动。[注重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实验现象而寻找本质,并能对一些现象提出质疑的精神,能用发散的思维解决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不能是太难的,毕竟刚起步。]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的一只手放在喉部,然后跟我一起将你们的研究结论一起读一次板(板书):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现在大家都知道声
7、音是由声源的振动产生的。那么这些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生:声音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使我们听到声音。师:声音是以怎样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的呢?下面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水波的样子。师:其实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形式与水波相似,叫声波,(配合多媒体)讲解产生听觉的过程。空气能传播声音,我们称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以类比的方式来介绍波的形式是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板书):二、声音的传播1、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空气师:除了空气其他物质能不能传播声音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实验三:仪器:两个一次性杯子、一条棉线(1米左右)。组织形式:
8、2人1组。实验方法:学生讨论自行设计,教师点评师:请学生总结他们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