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代谢A》PPT课件

《微生物的代谢A》PPT课件

ID:36888963

大小:1.98 MB

页数:107页

时间:2019-05-10

《微生物的代谢A》PPT课件_第1页
《微生物的代谢A》PPT课件_第2页
《微生物的代谢A》PPT课件_第3页
《微生物的代谢A》PPT课件_第4页
《微生物的代谢A》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的代谢A》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代谢概论代谢(metabolism):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代谢分解代谢(catabolism)合成代谢(anabolism)复杂分子(有机物)分解代谢合成代谢简单小分子ATP[H]第一节代谢的基本概念直线途径和分支代谢途径双向代谢途径初级代谢——具有明确的生理功能、对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代谢过程。次级代谢——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的生理功能的物质的过程。Thousandsofsuchreactionsareo

2、ccurringsimultaneouslyinasinglecell.Thesereactionsoccurwithaminimumofsideproducts,energylossorundesiredinterferencesandatreasonabletemperatures,pHandpressure.Allofthesereactionsmustbecontrolledorregulatedforoptimumefficiency.微生物代谢的特点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快代谢的多样性微生

3、物的适应能力强微生物代谢的研究方法1.静息细胞法——细胞水平静息细胞:收集培养到一定阶段的菌体,经洗涤后,悬浮在生理盐水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消耗其内源营养物质,使之呈饥饿状态,如此获得的细胞称为静息细胞。2.同位素示踪法——灵敏3.瓦勃格氏压力计法——代谢过程中气体的释放或吸收导致压力的变化。4.突变株的应用营养缺陷型——微生物丧失了合成某种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能力,必须由外界供给这种营养物质才能生长,该菌株就称为营养缺陷型。特异营养缺陷型——丧失了合成某种次生代谢产物的能力的微生物称为特异营

4、养缺陷型。生物能学原理(P66)1、自由能2、氧化-还原电位3、高能磷酸化合物第二节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微生物细胞质膜为半透膜,只有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质膜进入细胞,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单、双糖、氨基酸及其它小分子有机物均能直接进入细胞。一、大分子物质的降解(P87)化能异养型微生物能利用的有机物质种类很多,如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脂肪、蛋白质、木质素及核酸等。这些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必须预先经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在细胞外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进入细胞,参与微生物细胞内进行的多种代谢过程

5、。淀粉的降解淀粉酶是一系列与淀粉分解有关酶的总称,这些酶以不同方式联合作用,催化淀粉转化为葡萄糖。淀粉酶包括4种类型α—淀粉酶β—淀粉酶糖化酶异淀粉酶α—淀粉酶(α—amylase)--又称液化型淀粉酶。催化反应:任意切割内部α-1,4糖苷键,但不能切断α-1,6及邻近α-1,6糖苷键的α-1,4糖苷键,难于切断淀粉分子两端的α-1,4糖苷键。故又称之为内切型淀粉酶。产物:直链淀粉为寡糖、葡萄糖与麦芽糖的混合物支链淀粉为带有α-1,6糖苷键的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产物(还原糖)在光学构型上为α型

6、,故称之α-淀粉酶;该酶作用时淀粉溶液的粘度下降迅速,故又称该酶为液化型淀粉酶分布:微生物中分布广泛:细菌、放线菌、霉菌放线菌培养基:高氏培养基中碳源为淀粉工业上利用曲霉或细菌(地衣芽孢杆菌)发酵生产淀粉酶。β—淀粉酶催化反应: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开始,以麦芽糖为单位切断α—1,4糖苷键,不能切断α—1,6糖苷键,也不能越过α—1,6糖苷键去切断分子中间的α—1,4糖苷键。该酶不能从淀粉分子内部水解α—1,4糖苷键,只能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切开α—1,4糖苷键,故称之外切型淀粉酶。产物:麦芽

7、糖,带分支侧链的寡糖及糊精。产物麦芽糖在光学构型上为β—型,故称之β—淀粉酶。分布:β—淀粉酶广泛存在于霉菌中,细菌中少见。糖化酶: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以葡萄糖为单位水解α—1,4糖苷键,产物为葡萄糖;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异淀粉酶:能水解α—1,6糖苷键。微生物产生的淀粉酶中,细菌产生的主要是α—淀粉酶,霉菌产生的主要为β—淀粉酶和异淀粉酶。纤维素的分解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在植物体内含量达15%~50%。纤维素由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聚合而成,分子量多在100万以上,天然纤维分子

8、不溶于水。n纯纤维素很容易被微生物分解,但植物中纤维素常和木质素等紧密结合在一起而难以分解。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解能力较强的微生物主要是真菌。如木霉(Trichoderma)、根霉(Rhizopus)、黑曲霉及青霉(Penicillium)等。食用菌中的大多数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很强。堆肥的高温阶段纤维素的分解主要是依靠高温放线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系由3种类型的酶组成。E1(C1酶)是内切型葡聚糖水解酶,可以任意水解纤维素分子内部的β—1,4糖苷键,产物为寡糖;E2(Cx酶)为外切型葡聚糖水解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