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81408
大小:6.13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5-10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第一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概念:2、类型:城市、乡村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什么是聚落呢?3.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表现:对聚落的、分布、、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类型规模区域北方平原区南方丘陵区规模形态(空间分布)、相对人口较大棋盘式团聚型分散较小较多较少团聚型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呈串珠状分布在盆地的边缘,且大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1、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2、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那些?1、城镇呈串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上,
2、各城镇之间有交通线路相连。2、如自然因素中的水源、气候、河流,人文因素中的交通、矿产资源、文化传统、社会经济等。C在我国的新疆,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条件B.气候条件C.水源条件D.海拔条件A新疆塔里木盆地城市多分布于()A.绿洲B.盆地中部C.河流源头D.砾石带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环境因素:土壤肥沃,适于耕作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畔等地)交通便利(交通沿线和交汇处、沿海港口等地)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地)舒适的气候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总结:聚落与环境1、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地形、气候、资源、土壤、
3、水源等自然条件2、世界聚落分布①气候适宜的河流中下游平原区,聚落密集。②高山、荒漠地区聚落稀疏甚至没有聚落。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社会条件例.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3)题。(1)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的变化B.经度位置的变化C.海拔高度的变化D.海陆位置的变化(1)C(2)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侵蚀平原(2)B(3)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B-----
4、现实生活中几种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竹楼讨论:特色民居自然环境特点民居建筑特点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我国黄土高原上窑洞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竹楼终年寒冷冰雪覆盖就地取材建冰屋气候干旱黄土深厚就地取材冬暖夏凉气候湿热通风散热防潮例.不同地区聚落形态不同,如图所示,A地区聚落形态以团状为主,其影响因素是。B地区聚落空间分布,其原因是。字母C所在省区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聚落集中分布、规模大;相对分散山区地形复杂,聚落沿山间谷地零散分布;带 地形、河流规律方法技巧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
5、落分布特点不同地区分布特点西北地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南方丘陵山区北方平原地区规律方法技巧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地区分布特点西北地区多分布在绿洲上青藏高原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多分布在山间盆地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南方丘陵山区北方平原地区平原缓丘山地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分布格局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平原缓丘山地线路走向弯曲程度低,总长度小弯曲程度高,总长度大线网密度大一般呈网状分布小多呈“之”字形分布格局自然条件好,经济水平高,路网密度大一般沿山谷或河流延伸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
6、布的影响想一想: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图4-8 中国地势三大阶梯图4-9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1、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阶梯最小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得交通线路密度表现出西疏东密的特点.因为第三级阶梯地区海拔较低,以平原与丘陵为主因而交通线路线较多,密度也最大;第一第二阶梯以高原山地丘陵为主,地表起伏大,因而为交通线路稀疏。活动1四川省地形复杂,大致上可分为两部分: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四川盆地。盆地中部又有平原、丘陵和低
7、山等。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内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1.西部的川西高原,交通线路稀疏,多呈”之”字形分布2.东部四川盆地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稠密,基本上呈网状分布。活动2减缓道路的坡度,建设费用较高.高原山区之字形公路平原网状公路公路选线的基本原则地形因素对线路具体走向影响很大,线路应尽量避免穿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尽量避免穿越河流。(1)影响交通线(公路、铁路)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见下表)区位因素主 要 影 响自然因素地形平原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用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
8、系山地水文线路应避开,尽量避免跨越,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和、多发区,特别是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工程设计应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