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先兆及中医防治(主讲刘彦荣中教授)

中风先兆及中医防治(主讲刘彦荣中教授)

ID:36880002

大小:255.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5-10

中风先兆及中医防治(主讲刘彦荣中教授)_第1页
中风先兆及中医防治(主讲刘彦荣中教授)_第2页
中风先兆及中医防治(主讲刘彦荣中教授)_第3页
中风先兆及中医防治(主讲刘彦荣中教授)_第4页
中风先兆及中医防治(主讲刘彦荣中教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风先兆及中医防治(主讲刘彦荣中教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風先兆及中醫防治東華東院─香港理工大學王澤森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劉彥榮教授前言中風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或未經昏仆而以喎僻不遂為主症的一類疾病。其起病急,變化迅速與風之善行數變的特性相似,故稱為中風。中風的論述最早見於《黃帝內經》有“仆擊”、“大厥”、“薄厥”的記載,對中風後遺症有“偏枯”、“偏風”、“身偏不用”、“痱風”等不同名稱。本病與西醫的腦卒中大體相同,所以出血性腦血管病及缺血性腦血管病均可參照中醫的中風進行辨證。第一部份中風恢復期的中藥治療中風恢復期的中藥治療中風恢復期是指中風病經救治神志清醒後遺留有半身不遂、語言不利、口眼喎

2、斜等症狀,需要進一步治療的時期。中風恢復期可根據臨床表現不同進行辨證論治一、半身不遂的辨治半身不遂是指單側上、下肢癱瘓不能隨意運動。一、半身不遂的辨治氣虛血滯,脈絡瘀阻證症狀:半身不遂、患側肢體痿軟無力,或有肢體浮腫,面色痿黃或有語言不利,口眼喎斜,舌質暗淡,苔薄白,脈細澀無力。病程已久,氣血已傷,肢體肌肉失養,又因氣虛無力推動血脈運行而血行澀滯致經脈瘀阻。治法:益氣活血,化瘀通絡。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一、半身不遂的辨治肝腎不足,筋骨失養證症狀:半身不遂,患側僵硬,或拘攣變形,或見肢體肌肉痿縮,伴腰膝酸軟、耳鳴目昏,舌質紅,脈沉細。肝腎陰虛不能潤肌膚、充骨髓、養血脈、

3、聰耳滋目之故。治法:滋養肝腎,填精補髓。方藥:河車大造丸加減。一、半身不遂的辨治肝陽上亢,脈絡瘀阻證症狀:半身不遂,僵硬拘攣,頭暈頭痛,面赤耳鳴,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澀有力。肝陽上亢,瘀熱風痰流竄經絡,血脈閉阻,經絡不通,氣不能行,血不能濡,復加肝陽上擾清竅所致。治法:平肝潛陽,散瘀通絡。方藥:鎮肝熄風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二、語言不利辨治語言不利包括舌體強硬,活動不靈而語言謇澀,談吐不清或發音不能,聲音嘶啞而言。發生率為中風患者的15-50%。二、語言不利辨治風痰瘀血,阻滯脈絡證症狀:舌強蹇澀,肢體麻木,肌膚瘀斑,舌質紫暗苔白滑,脈弦滑。此證屬風痰瘀血,阻滯舌體脈絡而舌

4、強語謇,流竄經脈,血脈不利而肢體麻木。治法:搜風化痰,行瘀通絡方藥:解語丹加減二、語言不利辨治腎虛精虧,氣血不足證症狀:音暗失語,腰膝酸軟乏力,心悸氣短,舌紅少苔,脈沉細弱。腎精氣血不足,不能濡養舌體脈絡。腰為腎之府,腎主骨,腎虛則腰痠軟;氣血不足,心脈失養而心悸氣短。治則:滋養肝腎,補益氣血。方藥:地黃飲子合八珍湯加減。二、語言不利辨治肝陽上亢,痰熱阻絡證症狀:語言蹇澀,眩暈耳鳴,胸悶嘔噁,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有力。肝陽上擾清竅,痰濁阻滯舌體經脈所致。治則:平肝潛陽,化痰開竅。方藥:天麻鈎藤飲加減。三、口眼喎斜辨治是指口喎眼斜向健側,或有吞嚥困難,飲水嗆咳,發音困難。

5、三、口眼喎斜辨治風痰阻絡證症狀:口舌或口眼歪斜,面部麻木或面部抽動,或流涎,或惡寒身冷,周身不適,舌紅苔薄白或膩,脈浮緊或浮滑。風痰之邪留滯頭面經絡,日久不去,筋脈失養,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故口眼喎斜。風痰阻絡,營衛之氣不行,風邪時擾面,面部麻木,時時抽動。治則:袪風化痰,通絡開竅方藥:牽正散加減三、口眼喎斜辨治痰瘀互阻證症狀:口舌歪斜,舌強語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頭昏善忘,唇舌色暗,苔白厚,脈沉澀或沉滑。此證為中風日久,痰瘀停滯頭腦絡,神氣抒發不靈而致。治則:化痰袪瘀,通絡宣竅。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中風後預後及綜合治療常與年齡、體溫、意認、抽搐出現的時間早晚、中風的

6、次數、及治療介入的早晚有很密切的關係。治療中風恢復期要早期採取綜合治療,即服藥,配合針灸、推拿,功能訓練等多方面的治療,有利於中風的康復,提高生活質素。第二部份 中風先兆及防治一、中醫對中風先兆的認識《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當中記載:“形有餘則腹脹,涇溲不利。不足則四支不用。氣血未并,五臟安定,肌肉蠕動,命曰微風。”微風常認為是中風的先兆,微不是輕微的意思,而是指隱匿不明顯。這與後世所稱之“隱風”“小風”相類似。金代醫家劉完素首先提出“中風者,俱有先兆之徵”。古代醫家認識到中風發病之前的一些徵兆是有內在規律的。還認識到“肥貴人膏梁之疾也”“可取分肉間,無中其經,無傷

7、其絡,正氣得復,邪氣仍索(索者,離散之義)”。一、中醫對中風先兆的認識金代劉元素:“凡人如覺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動者,三年內必大風之至”元代朱丹溪指出“凡人年逾四旬,氣衰者多有此疾,壯歲之時無有也。若肥盛者間有之,亦形盛氣衰”“眩暈者,中風之漸也”。元代羅天益說:“大凡大指,次指麻木或不用,三年之內有中風之患”。三位醫家指出了中風病的先兆症狀是手麻木,肌肉蠕動,手足運動異常,眩暈及好發人群是40歲以上肥胖者,及發病的病機是正氣衰弱。一、中醫對中風先兆的認識明代醫家王綸描述大致為一側肢體或手足力弱,或感覺異常如癢、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