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ID:36873512

大小:413.6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5-11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_第1页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_第2页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_第3页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_第4页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概述教学重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成就1850年左右,法国画家库尔贝和小说家尚弗勒里等人初次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当时的新型文艺,并由杜朗蒂等人创办了一种名为《现实主义》的刊物(1856-1857)。该刊发表了库尔贝的文艺宣言,主张作家要“研究现实”,如实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美化现实”。这派作家还把狄德罗、司汤达、巴尔扎克奉为创作的楷模,明确主张“现实主义的任务在于创造为人民的文学”。“现实主义”的兴起“批判现实主义”来源“批判现实主义”的名称则源于俄苏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他指出:当时出现的现实主义文学,“批判地再现当时存在的社会制

2、度和社会关系,解剖性地暴露、撕毁所有一切的假面具,故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高尔基的概括是切合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实际状况的。为了区别于以往时代的现实主义创作,我们沿用“批判现实主义”这一名称,来指称从19世纪中期产生的以“批判地再现”为基本特征的“现实主义文学”。总论:空前繁荣的文学盛宴 异彩纷呈的流派19世纪中后期欧洲文坛相继出现了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前期象征主义等文学流派,20世纪很多现代主义流派,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萌芽,其实质都是揭示物化的现实和异化的人性。19世纪文学主潮是“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是高尔基提出的。立场各异的作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理

3、性的态度激愤地谴责物欲横流的世界,自然主义作家以冷漠的态度冷眼旁观生活的原生态,现代主义作家以非理性的态度或者逃避到精神、艺术的象牙塔,或者更深刻地陷入现实的渊薮,培植包孕毒素的“恶之花”。阶段划分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其突出标志是法国作家司汤达于1830年发表的《红与黑》。人们一般将这一时期的文学分为两个阶段,即:19世纪30到60年代为第一个阶段,出现了以巴尔扎克、狄更斯和果戈理为代表的既猛烈抨击社会黑暗,同时又怀有深厚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的伟大作家。19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末为第二个阶段,出现了福楼拜、哈代、列夫·托尔斯泰和马克·吐温

4、为代表的既发扬第一阶段作家们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精神,又力图在更深层次反映生活真实的伟大作家。一、社会历史背景1、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19世纪的欧洲,自然科学得到长足发展,如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学说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科学的发展直接促进了西方工业化进程,加速了资本主义势力的迅猛发展。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科学的发展,促使作家以全新的科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研究人生,从而形成客观、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在西欧确立,大工业生产导致了阶级压迫和贫富对立,金钱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西方人受到人自身和金钱的双重奴役。对文学创作

5、的影响作家个人的生存被卷入社会狂潮中,同样受到社会现实的胁迫。于是,他们把个人经历融入创作中,入木三分地描写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诸如:为债务所迫的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金钱对人性的异化;当过童工的狄更斯把童工生活作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做过家庭教师的勃朗特姐妹,总喜欢描写女家庭教师的心路历程;老托尔斯泰忧心忡忡地为面临崩溃的俄罗斯贵族寻找出路;马克·吐温无情地揭穿了美国所谓“民主”的假面等等。3、各种哲学思潮的发展近代哲学思想嬗变。黑格尔的辩证法及其美学思想,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认为艺术就是在有限的感性形象中显

6、现无限的普遍真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哲学,把人的精神存在看作第二性;孔德的实证哲学,强调客观世界对人主观世界的限制;空想社会主义描摹的理想蓝图,与残酷现实形成鲜明对照,促使人们更清醒地认识社会。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哲学思想促使作家以客观、冷静、理性的态度去关照社会,清醒地思考现实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以人道主义情怀关注人的生存处境和悲剧命运,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4、人性的异化每个时代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化,可以说,自有人类以来,人就走上了异化之路。而19世纪以来的西方人更加利欲熏心,他们狂热地追逐名利、金钱和权力,20世纪就到了丧心病狂、失去理性的地步,人的异化终

7、于导致了触目惊心的“变形”,人从内在到外在都变成了可怜的“甲虫”。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变甲虫的故事,在19世纪的西方社会已经进行了反复的预演。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敏锐地捕捉到人的异化这一客观事实,都在创作中或多或少地触及这一问题,比如《人间喜剧》中反复出现被金钱异化的典型,高老头父女、拉斯蒂涅、伏脱冷、鲍赛昂夫人、纽沁根、葛朗台等;《死魂灵》中的五个地主被农奴制度变成非人形象;《名利场》中蓓基·夏泼和《红与黑》中的于连,都是被野心异化的典型。二、文学特征1、批判性和改良性作家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热情关注人的生存现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