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土壤改良》PPT课件

《土壤与土壤改良》PPT课件

ID:36871077

大小:10.47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5-10

《土壤与土壤改良》PPT课件_第1页
《土壤与土壤改良》PPT课件_第2页
《土壤与土壤改良》PPT课件_第3页
《土壤与土壤改良》PPT课件_第4页
《土壤与土壤改良》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壤与土壤改良》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土壤与土壤改良菜田土壤改良方法土壤改良及灌溉、施肥、耕作对土壤的影响中低产田类型与改良措施土壤与土壤改良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温室大棚土壤改良方法果园土壤改良方法土壤与土壤改良基础知识土壤与土壤改良基础知识土壤的形成土壤母质类型土壤改良的定义土壤的形成土壤是由地表各种岩石风化物和松散沉积物,经生物、气候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发育而形成的。所以说土壤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自然体,也是基本的生产资料和人类劳动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衣食行住土壤土壤的形成和演变与所处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主要有地形、母质、生物、气候和人为活动等五大成土因

2、素。土壤的形成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地形母质生物气候人为活动土壤的形成●地形可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如水、土、光、热的重新分配,导致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的差异,土壤的性状和分布也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母质是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固相部分和矿物质营养的主要来源,不同的成土母质对土壤形成分布、特别是对土壤的厚度、质地、土体构型、保水性能、养分含量、耕作性能及改良利用方向等有密切的联系。●生物通过生命运动,将无机物变为有机物而保留在土壤中,主要是对土壤肥力或肥力类型的独特创造作用。●气候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它决定了土壤的水热条件,直接影响母岩母质的风化剥蚀和土壤

3、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和迁移,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土壤的发育特点不同,形成土壤类型也不同(日照、温度、降水、蒸发量、无霜期等)。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水平地带性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如由南到北,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逐渐减少,风力逐渐增强,干燥度增大。土壤的形成二是垂直地带性气候对土壤的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增多,不同类型的自然植被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土壤有机质矿化作用变弱,腐殖质含量增多。三是区域性气候对土壤的影响,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形成各种复杂的小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演变,低山丘陵区气候温暖干燥,植被差,侵蚀严重,土壤发育差。在同

4、纬度的山地,阴阳坡的水热条件不同也有差异,阴坡冷湿,自然植被好,土壤发育较好,土层较厚。阳坡较干热,植被差,侵蚀重,土壤发育差,土层也薄,砾石含量多。季节性气候对土壤的影响,舂季气温回升快,绿色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逐渐增强,土壤有机质开始分解,有利于土壤物质转化。舂季也是土壤返盐盛期;夏季气温高,雨量增大,高温高湿同期出现,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加快,土壤内部物质能量迁移转化和交换的最旺盛期;秋季气温下降,作物收获大量的有机残体归还于土壤,是土壤物质能量的积累期;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土壤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土壤以物理风化为主,利于土壤物质能量的保存和

5、母质的风化。土壤的形成●人为活动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和参与了土壤的形成、发育和演变,人类可破坏土壤资源和定向熟化土壤,如原始社会的毁林而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大量毁林毁草以及近代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掠夺森林、草原资源,均导致了土壤属性的变化,破坏了生态环境,人类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措施,把自然土壤改造为耕种土壤,生土变熟土使土壤的肥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但不合理的耕作管理也会使土壤属性变坏。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土壤在自然环境中的位置示意图(引自《土壤地理学》,1983年)土壤的形成我省土壤母质类型土壤母质类型●残、坡积物:指岩石经风化作用而

6、形成疏松的,粗细不一的矿物质和岩屑,残留于原地或坡麓的堆积物。占土壤总面积的36.42%主要类型有:花岗岩类、玄武岩、安山岩、砂质岩类,石英砂岩类、千枚岩和碳酸岩类等,不同的母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类型及性状有很大差别。一般母质的分选性较差,质地比较混杂,土体中有一定的石块或岩屑,土壤层次过渡不明显,发育较差。●黄土和黄土状物质:此类母质上发育的土壤面积最大,占土壤总面积的49。92%。黄土为第四纪特殊沉积物,可分为午城黄土、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统称为黄土。1、红黄土:包括午城和离石黄土,属老黄土,质地较粘,一般为粘壤-粘土。形成的土壤耕性不良,易板结。2、马兰

7、黄土:指原生黄土,覆盖于离石黄土上部,质地均匀,多为轻壤,土层深厚,抗蚀能力较差,结构松散,形成的土壤养分较贫瘠。3、黄土状物质:是马兰黄土经水的重力搬运再次沉积而形成的物质,故称为次生黄土。土质发育好,因经再次搬运而椮入了其它母质,各种养分略高,质地一般为轻壤偏重。土壤母质类型●红粘土:形成于第三纪中晚期(保德、静乐红土),占土壤总面积的1.05%,一般出现于深切沟底部和侵蚀严重的黄土丘陵下部,质地粘重,多为粘土,土壤通透性差,呈块状结构,易板结,呈微酸性反应。●洪积物及沟淤物:占土壤总面积的7.36%,洪积物是洪水活动将泥沙碎石堆积在山前倾斜平原(洪积扇

8、裙)或沟口河谷平地的堆积物。土壤分选较差,质地多为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