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66836
大小:1.82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5-10
《《地表形态的变化》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地壳的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数是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复习时应多结合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二、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2.判断背斜和向斜构造的方法方法一: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方法二: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只要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
2、岩层较老的是向斜(如图A为背斜,B为向斜)3.主要地质构造的应用分析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符合力学原理,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石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三、外力作用与地貌1.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化
3、作用使地表岩石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普遍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流水侵(溶)蚀“V”形谷、河湾、槽形谷等;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喀斯特地貌河流影响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滨海地带搬运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冰川堆积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高山地区和高纬地区流水沉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沉积形成沙
4、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2.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A.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C.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四、板块边界与地貌五、地壳变动过程的判读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强烈褶皱所致。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
5、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4.若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以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力侵蚀。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六、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区聚落分布原因聚落形状高原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多呈带状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
6、水资源比较丰富,有肥沃的土壤呈明显的条带状平原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带状、团状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态特征。地形限制因素线路密度线路形态工程造价平原少大网状分布低山区多小呈“之”字形高【例1】(2011·江苏)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图
7、1(1)上图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和断层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D.背斜、断层和向斜(2)与下图相对应的剖面图是()图2A.a图B.b图C.c图D.d图【解析】本题组考查了地质构造、地理信息技术及地形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第(1)题,根据岩层的褶皱形态及断层线可知,①、②、③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背斜、向斜、断层。第(2)题,根据GPS的定位可知,点相距较近时,说明骑行困难,为上坡路段,若点较稀,说明骑行速度快,为下坡段,图中从甲地出发开始,点间距较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