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区坡面土壤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分布特征

丘陵区坡面土壤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分布特征

ID:36856878

大小:366.4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6

丘陵区坡面土壤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分布特征_第1页
丘陵区坡面土壤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分布特征_第2页
丘陵区坡面土壤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分布特征_第3页
丘陵区坡面土壤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分布特征_第4页
丘陵区坡面土壤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分布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丘陵区坡面土壤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分布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环境学报2009,18(1):337-342http://www.jeesci.comEcologyandEnvironmentalSciencesE-mail:editor@jeesci.com丘陵区坡面土壤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分布特征121*11高雪松,何鹏,邓良基,张世熔,黄春1.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雅安625014;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摘要:测定了紫色丘陵区疏林地、荒草地和坡耕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探讨不同利用方式与坡位下土壤有机碳和土壤颗粒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上坡位和中坡位

2、土壤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均为疏林地>坡耕地>荒草地,而在下坡位两者含量变化差异较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坡位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均是在0~5cm层富集,颗粒有机碳的含量也表现出一定在剖面分异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为(0.74±0.01)~(0.34±0.0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土壤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差异较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颗粒有机碳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的相关性。关键词:颗粒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坡位;土地利用中图分类号:S1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906(2009)01-0337-06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动态碳库,其

3、微广布,相对高差仅20~100m。主要出露侏罗系自流小的变化可能带来对全球大气CO2浓度的较大变化井组(J2Z)、沙溪庙组(J2S)、遂宁组(J3S)、蓬莱[1],土壤有机碳(TOC)是土壤碳库的容量指标,镇组(J3P)地层。主要土壤类型为紫色土、水稻土是由不同活性的库组成,要揭示人类活动对土壤有和黄壤,其中紫色土占54%,主要有中性紫色土和机碳变化的影响,需要对这些不同的组分进行研石灰性紫色土两个亚类。由于人为耕作历史悠久,究。颗粒态有机碳(POC)采用颗粒分组法获得,原生植被破坏严重,极难见到成片林地。耕地面积2是与砂粒结合(53~2000μm)的有机碳部分,周转1645km,以坡耕地为

4、主。[2-3]期为5~20a,属于有机质中慢库。颗粒态有机碳1.2样点采集与分析被认为是土壤有机碳库中活动性较大的碳库,对土1.2.1样品采集[3]壤环境和管理措施的变化十分敏感,它比土壤有2006年间3月上旬,在研究区内按不同土地利机碳更易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对于评价土地利用方式(疏林地、荒草地、坡耕地)选取3个丘体,[4-5]用对土壤碳固定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根据Brubaker等划分坡面景观位置方法将丘体分来对土壤有机碳的活性及其在不同利用方式、耕作为上坡位(丘顶)、中坡位(丘腰)、下坡位(丘脚)[6-9]管理措施下的变化研究较多,四川紫色丘陵区农采样,在同一高度水平间隔50

5、m选取3个样地,业利用程度高、人为干扰强烈,土壤侵蚀较严重,每个样地在10m×10m范围内随机选5个点(疏林关于不同坡位及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地去掉枯枝落叶层),用土钻按0~5、5~10、10~15、特征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测定紫色丘陵区坡面土15~20、20~30、30~40、40~60、60~100cm分层采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含量,探讨地形部位及利用样(丘顶至20cm、丘腰至40cm、丘脚至100cm),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研究土壤有机碳组再分层混合,四分法取足够量。所有样品均带回实分的分布特征,为区域土壤固碳和摸清侵蚀环境土验室,分出杂物,风干,磨碎,过2mm筛(分析

6、壤有机碳分布及流失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时根据测定指标再过不同的筛),装袋待测,未过1材料与方法筛的石砾称重记录。1.1研究区概况取样时丘体的土地利用和覆盖情况(表1)是:内江市位于川中丘陵区南部,幅员面积5386疏林地主要生长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2km,总人口420.7万。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柏树(Cupressusfunebris)和少量慈竹润气候,年降雨量900~1000mm,年均温17~18℃,(Neosinocalamusaffini),地面覆盖少量灌丛;荒草地带性植被应为常绿阔叶林。地形以丘陵为主,东地的植被多为近几年自然恢复形成(部分为坡耕地南、西

7、南面有低山环绕,为典型的方山红岩丘陵区。撂荒),有轻度的人为干扰(放牧、践踏等),优势区内主要河流有沱江、球溪河等,沟谷纵横,阶地种为黄茅(Heteropogoncontortus)和白茅(Imperata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89B1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5A13);四川省科技攻关技术(07NG001-020)作者简介:高雪松(1980年生),男,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