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ID:36856469

大小:338.1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6

不同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_第1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_第2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_第3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_第4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环境学报2009,18(4):1522-1526http://www.jeesci.comEcologyandEnvironmentalSciencesE-mail:editor@jeesci.com不同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11,2113李明德,刘琼峰,吴海勇,汤睿,戴子武1.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2.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3.湖南省浏阳市沙市镇农技站,湖南浏阳410300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T1)、翻耕(T2)、免耕+

2、秸秆覆盖(T3)、翻耕+秸秆覆盖(T4)、翻耕+秸秆深埋(T5)5种耕作方式下土壤理化状况及玉米(ZeamaysL)产量。结果表明,使用了秸秆的耕作方式(T3、T4、T5)有利于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玉米产量;翻耕与免耕相比,翻耕能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提高玉米产量,但翻耕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比免耕土壤中低。T5对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及提高玉米产量有最好的效果;T3对提高耕层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明显,对改善土壤结

3、构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因此,丘陵区红壤旱地采用翻耕+秸秆深埋的耕作方式,对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南方丘陵区;红壤;旱地;耕作方式;土壤理化性状;玉米产量中图分类号:S3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906(2009)04-1522-052红壤旱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广阔的低山丘陵小区面积为20m。5个处理为:免耕(T1)、翻耕(T2)、[1]区,该地区自然条件独特,人地矛盾突出,区内免耕+秸秆覆盖(T3)、翻耕+秸秆覆盖(T4)、翻耕+红壤旱地普遍存在着土壤贫瘠、酸化粘重、

4、结构不秸秆深埋(T5)。秸秆覆盖是在玉米播种(移栽)后,[2]良、肥力低下、易受侵蚀、流失严重等问题;而将稻草直接均匀铺在垄面;秸秆深埋是将稻草切成且,由于降水时间分布不均且少降雨季节与强蒸发、5~10cm长,均匀铺在垄面,将其翻耕埋入土壤中。-1高温炎热季节相叠合使红壤丘陵区常发生季节性干稻草覆盖或深埋的施用量均为干稻草4500kg·ha。[3]-1旱,6-9月间发生季节性干旱的概率高达60%。翻耕的深度为20~25cm。玉米施肥量为N240kg·ha、-1-1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南方丘陵区红壤旱地的农业生P

5、2O590kg·ha、K2O225kg·ha。施肥方法为:氮肥产发展。耕作方式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具有重要的影40%作基肥、20%作拔节肥、40%作穗肥;磷肥全部响,适宜的耕作方式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特性、保水作基肥;钾肥80%作基肥、20%作拔节肥。基肥采用[4]增产,还可减少丘陵区的水土流失。本文以玉米开沟条施。拔节肥采用兑水浇施或开沟条施,条施后(ZeamaysL)定位试验地为例,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马上盖土。穗肥开沟条施或在下雨前撒施。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旨在1.3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产探寻一

6、种能够改良土壤结构、保水增肥,提高产量,试验前取基础土样;玉米收获后,测定每个处指导该区旱地作物的生产发展的耕作方式。理耕层(0~20cm)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及含水量,1材料与方法并取样测定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和土壤团粒结构。1.1研究区概况玉米收获时每个小区取考种样,调查玉米的农艺及试验于2008年在浏阳沙市镇进行。该地位于湘经济性状。每个小区单打,单收,单计产,测定每东丘陵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个小区的实际产量。958~1325mm,年平均气温16.1℃,年无霜期1.4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23

7、0~270d,平均相对湿度为80%。供试土壤为第四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用环刀法测定,含水量用烘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熟红土;土壤的基本化学性状为:干法,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采用干筛法,水稳性-1-1水解性氮114mg·kg、有效磷9.3mg·kg、速效钾129团聚体采用改进的Yoder法,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1-1mg·kg、有机质19g·kg、pH值为5.0。酸钾容量法,土壤水解性采用碱解扩散法,土壤有1.2试验设计效磷采用盐酸-氟化铵提取-钼锑抗比色法,土壤速试验设5个处理,重复3次,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效钾采用乙酸

8、铵浸提-火焰光度法,土壤pH(水∶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D25B08)作者简介:李明德(1964年生),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肥料和土壤资源利用的研究。E-mail:limingde460@sohu.com收稿日期:2009-06-03李明德等:不同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1523[5]土=2.5∶1)采用电位法,土壤团聚体稳定度计算作方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