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构-以辽宁为例

东北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构-以辽宁为例

ID:36854479

大小:240.9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16

东北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构-以辽宁为例_第1页
东北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构-以辽宁为例_第2页
东北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构-以辽宁为例_第3页
东北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构-以辽宁为例_第4页
东北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构-以辽宁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北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构-以辽宁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热点问题”系列研究报告之十三*东北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构—以辽宁为例卢昌崇李宏林郑文全一、问题的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产业集群被认为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效途径,促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式发展更是为各界关注。产业地区聚集的外部性,如技术外溢等可促进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升东北地区的整体竞争力。但目前东北三省鲜有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大企业不大,小企业不多,成片的更少”成为东北装备制造产业的写照。东三省政府相继地出台政策,倾力打造产业集群。但地方政府构建企业集群的热情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甚或一厢情愿,圈地建区、给予优惠政策的作法多数效果不明显。构建装备制造

2、产业集群的想法,更是在“抓大放小,主辅分离”的思路指导下,正演变成只对重大装备制造企业的重视和项目投入,企业集群往往空有其名。由于东北三省的情况极为相似,本文以东北最重要的区域及核心产业——辽宁装备制造业为例,探讨东北装备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企业集群现存的问题和原因,并试图给出重构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对策思路。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企业集群滞后的成因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具有较长的历史,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本文获得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和辽宁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科学研究计划资助。作者简介:卢昌崇(1953-),男,辽宁西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财经大

3、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李宏林(1970-),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郑文全(1974-),男,重庆人,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制度经济学、经营伦理和管理学方法论。1东北装备制造产业所特有的路径依赖和产业特征,造就了所谓的“东北特色”①或“东北现象”。在这些“特色”和“现象”背后,蕴涵着辽宁装备制造产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因素。因此,要想准确的把握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条件和现状,进而提出发展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对策,回顾和梳理辽

4、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脉络并剖析其历史成因是必要的。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早期基础:集群条件缺失辽宁装备制造业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20世纪上半叶,与上②海、武汉、重庆齐名,是当时中国装备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与其它地区装备制造业不同,辽宁装备制造业带有明显的殖民经济色彩。二战结束前,主要为当时的日伪政府服务。二战后至建国前,辽宁装备制造业先后被前苏联和国民政府接管,几经重创,产业基础虽在,但已残败不堪。尽管如此,却在客观上成就了东北装备制造产业。东北是当时国内装备制造业尚存的几个重要地区之一,也是从资源到制造业基础的整个体系相对比较完整的地区,这为建国后

5、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依赖路径。早期的辽宁装备制造业由伪满政府、军阀、日本军政府和商人等陆续投资兴建和扩建,具有较明显的“外生型”特征,以典型企业在区域内垄断经营为产业组织形式,因此不具有“产业地区性聚集”(Marshall,1890)的可能性。历经战乱和几经所有权属变更,也不具有形成网络型组织和以纵向协作为特征的集群所必备的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Becattini,1990)。因此,早期的辽宁装备制造业没有企业集群生成的客观环境。2.建国后的重点发展至改革开放前阶段:散而不聚,聚而不集新中国成立后,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基础,一部分是解放后从敌伪手中接收过来的,但大部分是建国后国家和

6、地方投资设立的。国家先后斥巨资①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在早期阶段相对辽宁、吉林并不具规模,主要是在抗美援朝时期从辽宁北迁的一部分企业和“一五”、“二五”期间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②资料来源于《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地方篇》中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记载。2300多亿元,把156个重点项目中的58个放在东北。辽宁省在此期间得到了重点扶持,被建设成装备制造业的科研和生产基地,同时也成为我国重要的军事装备科研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辽宁省在改革开放前已逐渐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曾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很多重大技术装备在辽宁实现了我国“零的突破”,辽宁在国内的地位

7、是任何其他产业区所不能替代的。但辽宁(甚至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及其装备制造业,基本都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产业内部的协作是通过计划手段完成,地区产业基本是按地区内大而全原则布局,同类型的企业及研究院所不是集中而是分散地布局于各地,以利于安全保障和各地计划部门的资源配置。在这种情况下是难以形成“同一类产业内的企业在同一地区聚集”(Schmitz,1996),在沈阳、大连等地的工业区中所见的多是属于不同产业的企业,很难形成产业分工关系,基本上处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