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54084
大小:376.3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6
《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的错误接线的诊断与防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2008年第2期《贵州电力技术》(总第104期)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的错误接线的诊断与防范贵阳供电局宋小静[551400]加强计量管理是供电企业的永恒主题,而在低线制系统,不管三相电压、电流是否对称,也都正确压用户的用电检查过程中,其中检查的一个工作重计量。负荷电流小于50A的供电回路中,如图1所点主要是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尤其是对三相四线示接线方式计量。若负荷电流大于50A,则需要配电能表的综合检查,只有保证在运行电能计量装置置电流互感器,采用如图2所示接线方式计量。的正确接线,才能达到电能计量准确,减少电量损失讥讥的目的。笔者结合对电能
2、计量装置的运行检查实践,对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接线,浅谈对三相四线电能表比较典型的错误接线方式及防范措施。三相四线表计计量错误的原因归纳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1三相四线电能表内部机械故障电能表的基本误差除了转盘受到与负荷功率成图1urU-正比的驱动力矩和制动力矩外,还有抑制力矩、摩擦力矩、补偿力矩及电流铁心磁化曲线的非线性影响。如果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长时间使用于不良环境状扁壹)I态中,潮湿、灰尘进人仪表内部,就易使永久磁钢阻力增大,也容易造成滚珠轴承磨损,传动机构蜗杆及~i齿轮生锈,从而造成电能表误差数据波动,严重者会、,、一时而停时而转或完全停转。.r='一2电能表内部元件损坏具有三个
3、元件的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最适应用图2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的电路中计量有功采用图1、图2接线方式时应注意:电能,不论电压是否对称,负载是否平衡,都不会引起(1)应按正确相序U、V、w接线,N线(中线)与线路附加误差,均能正确计量有功电能。而在实际工A、B、C相线不允许颠倒,否则错接会使电压线圈承作中,表计也因负荷过重或镙丝松落导致线圈烧坏的受线电压而烧环。情况屡见不鲜,造成电流线圈开路,电能表中其中一(2)应按正相序(U、V、w)接线,反相序接线在表个或两个电流线圈开路,此时电能表虽正转,但计量计运行时会产生相序附加误差,造成表计计量不准。错误较大。如果表中一个电流线圈开路,则
4、少计量三(3)经过电流互感器接人的计量方式接线,各分之一,假如两个线圈开路,则少计量三分之二。在元件的电压及电流是同相对应,并且互感器极性不用电检查过程中,此类三相四线电能表故障存在和出能接反,否则造成表计计量不准或者反转。现的问题是最多的,也是最容易发现的。电能表三个元件所测量的功率分别是:Pu=UuIucos(I)u3三相四线电能表接线方式Pv=UvIvcos(I)v3.1三相四线电能表的正确接线PwUw1wcos(I)w这种接线方式适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计量的总功率为P=Pu+Pv+Pw=UuIucos(I)u·5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2008
5、年第2期《贵,kl1电力技术》(总第104期)+UvJvcosCI)v+UwJcosCI)w当三相功率对称时,Uu=U=U,=U,I=I=I=I,上式可写为P:3Ulcos(I)式中U——相电压I——相电流——相电流与对应相电压的相位差P——三相总功率Iv3.2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错误接线分析图4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错误相置图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实际上是由三个单相有功电能表的有机组合,如果将三个电压端子和三个三元件接u相电压,W相电流。此时该表计量电流端子在电能表内部不是按正确的接线方式连的三相总功率表达式为:接,电能表可能出现不转、转速度慢或反转的情况发P=P+Pv+P=Uv1wo09+
6、UwIvc0s+Uu1wo∞生。如下图所示:假设此三相电路完全对称,根据图3、图4错误接线,第一元件接V相电1压,U相电流;第二元件接w相电压,V相电流;第fl~:Uu=uv=uw=√去ju,Iu=Iv=1w:I,===讥讥·..P=uICOS=Ulcos(120。一)由此可推√3I广辱^I断,当0。<<30。l一÷●I,0。表计正转。此类在电压电流不同相时的错误计量归纳起来共计四种,其它三种在三相功率对称时,可分别推算图3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错误接线图出错误计量的功率表达式
7、及更正系数来。列表如下:三相四线电能表在三相对称时的更正系数序号电压与电流转动方向错误接线功率表达式更正系数组合方式Uu(Iv)lUv(1w)反转P=UuIvCOS(120。+)+Uv1wCOS(120。+)一1“一1+./3"taJ10、,+UwIuCOS(120。+)一U2w(Iu)Uu(1w)2Uv(Iu)不定P=Uu1wCOS(120。一)+UvIuCOS(120。一)1一1一tan0、,+UwIvCOS(120。一)一U(I)2Uu(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