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1到6期评论

半月谈1到6期评论

ID:36853428

大小:5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16

半月谈1到6期评论_第1页
半月谈1到6期评论_第2页
半月谈1到6期评论_第3页
半月谈1到6期评论_第4页
半月谈1到6期评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半月谈1到6期评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半月谈》一至6期,半月评论1、攻坚结构性改革李佐军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指出“明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体制性障碍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因素包括经济活动主体(如企业和个人等)、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环境、企业家管理、政府管理等)、要素升级(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

2、信息化等)、结构变动(如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等)、制度变革(如减管制、减垄断、减税收)等。结构性问题则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体制性障碍,体制性障碍又集中表现在政府作为的“越位”“缺位”“错位”和现代市场发育滞后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症下药。当前来看,推进结构性改革已十分紧迫。  一是培育新动力的需要。我国多年来主要依靠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新常态下,其作用逐渐缩小,副作用逐步显现,亟须从供

3、给侧寻找新动力。  二是解决我国经济难题的需要。目前我国经济难题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过大、僵尸企业较多、金融风险累积、资源环境压力大等方面。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即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少的环境破坏,来达到更好的产出效果,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我国才能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份额,也才能解决国内消费者到国外“扫货”买马桶盖的问题。  实际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始自今日。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改革都是从供给侧

4、进行的。上世纪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允许农民在小城镇落户和进城打工、放权让利改革等,90年代中期以农村综合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价格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外汇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总体改革,90年代后期的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发展中小企业、政府机构改革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推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面改革,许多也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不难理解,凡改革都是要调整制度或体制机制,都涉及优化调整不同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目的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

5、这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髓所在。  但与过去30多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比,当前的改革侧重点有所不同。过去30多年的改革主要是解决经济增量问题,而目前的改革,除了要解决经济增量问题外,还要先解决累积多年的存量问题,特别是实体经济产能过剩、房地产高库存、地方政府债务、银行不良资产、环境污染等存量问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培育主体,增加要素有效投入,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其中的重点和关键是制度变革。  制度变革

6、是“三大发动机”中具有根源性的发动机,因为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也要受其制约。制度变革可以从多方面提高生产率,如通过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率,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提高生产率,通过改善和提高投资者预期提高生产率等。  制度变革包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的各项改革,从供给侧来说,关键是要采取减管制、减垄断、减税收、减货币超发等行动。其中,减管制涉及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等;减垄断涉及垄断行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金

7、融制度改革等;减税收涉及行政机构改革、财政制度改革等;减货币超发涉及货币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  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央提出,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尤其是前三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都是短兵相接,如同一场歼灭战。如何才能取得胜利?根本的还是要靠改革。今年中央已经部署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养老保险、医药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必须以更大的魄力和决心推进和落实。只有完成“三去一补一降”的艰巨任务,中国经济才能真正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2、城市也是新市民

8、的家园  新一波城市化的核心,是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在深重的城乡二元历史背景中,注定了这是一个伟大而又艰难的历程。  2015年年末,因一名中学生跳楼自杀,在甘肃永昌县酿成了数千人围观聚集的群体性事件。新闻舆论从中敏锐地捕捉到近年来从农村进入县城的居民是事件中活跃的“主力”,由此深刻地提出了城镇化推进中新市民的“精神不适应症”。  由这种“精神不适应症”衍生的种种群体非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