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47149
大小:1.92 MB
页数:81页
时间:2019-05-10
《高一-语文《鸿门宴》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鸿门宴司马迁一,司马迁与《史记》二,《鸿门宴》背景介绍三,讲解翻译课文四,分析人物形象五,艺术特色六,综合练习1.阅读感知:在激烈矛盾斗争中的人物性格的揭示;2.阅读积累:古文化常识、重点实虚词及文言句式。教学目的《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以下哪一句是评价司马迁的?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
2、史照尘寰。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屈原欧阳修司马迁杜甫《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
3、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这个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鸿门宴》背景介绍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注:兵困垓下时作。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注:统一天下转道故乡沛县时作。大风歌全文共有八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中与宴后三个部分。结构分析鸿门宴宴前的
4、幕后活动宴上的明争暗斗宴后的脱身除患第一、二、(铺垫)第三、四(高潮)第五、六、七(结尾)无伤告密;亚父力劝“急击”项伯泄密;刘邦结交项伯项伯说项王;项王竟然许诺急--缓刘邦谢罪—项羽留饮范增示意—项羽不应项庄舞剑—项伯翼蔽缓--急(内部矛盾使项王由主动变被动)张良召哙—樊哙闯帐义责项羽—项无以应(团结一致使刘邦由被动变主动)急--缓沛公已出;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沛公至军;杀曹无伤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于)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第一段
5、驻军军:名作动没有能跟言于……曰,向……报告称王让……作(他的)国相动词;占有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之)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犒劳替我打败在这个。当:介词,在动词;驻扎在劝告在函谷关以东地区不调查、不研究,见到风就是雨。可见其性格的莽撞和暴躁。“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从双方力量的对比上看,形势对刘邦显然是不利的。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
6、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形作动;喜爱(美女)财物:名作状,表动作对象;对财物(“妇女”同上)(表现)小处宠幸;形作名云彩的变化(“勿失之”的省略)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时机范增的话无疑是火上浇油,使楚汉之间的气氛更加紧张,又是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开头。第1、2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1、“军霸上”、“王关中”:军,驻扎;王,称王。名词用作动词。2、沛公居山东时:在函谷关以东地区,古今歧义。4、财物无所取:对财物。名作状,表动作对象3、范增说项羽曰:劝告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
7、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欲呼张良与(之)第二段父辈中年龄最小的平时善:与……友好形作动跟随名作状动词;到……去私下、暗中具通俱,全部。(以事具告之)“以事”作状语后置;“告”后面省略代词“之”省略,代项伯俱去,曰:“毋从(之)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离开护送(入关)情况危急逃亡离开动词;讲道义(将实情)全部告诉(沛公)怎么对付这件事替动
8、词;谋划,出主意“奈何为之”,为:对付主谓倒装“为大王为此计者谁”“者”语气助词。译为“替大王出这条计策的是谁”可见张良的忠诚可见张良并不知道刘邦“欲王关中”的计划。项伯与张良的私交坏了项羽的好事,给刘邦带来了一线生机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