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45773
大小:274.5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5-10
《《中外文化比较》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导论一、比较文化学的定义比较文化学是对于不同类型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学科,所谓不同类型的文化指的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所具有的不同文化传统、文化特性、文化发展史与文化形态等。比较文化学的特性是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同一性和各自的差异性的辩证认识,达到发现和掌握文化发展规律的目的。比较文化学是以比较意识、比较思维方式和比较方法为特征的研究学科,而不是简单的形式对比或比附,这就是比较文化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统一。二、比较文化学的特性1、整体性比较文化学具有自身的特性,从本质上而言,首先是它作为综合性理
2、论学科的整体性。比较文化学的整体性最实际的表现为它的研究内容和涵盖范围之大,它可以包括不同的民族文化比较研究,也可以把不同学科的比较研究结合起来,比较文化学实际上就是世界文化学研究。比较文化学不是对各民族文化、各类型文化的简单罗列与分述。比较文化学作为世界文化研究的特点就是通过比较来建立联系,达到全面展现世界文化发展规律性特征,区分不同民族文化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目的。2、跨越性比较文化学的跨越性首先是指跨越民族文化的、文化类型的界限,即所谓的crossculture(跨文化)。这种文化才是比较文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3、。另一方面,比较文化学也是跨学科性的,它可以是不同民族的不同学科的互相交叉研究。3、代表性和典型性比较文化的类型应当是具有代表性的,也可以说是一种典型性。这就是说所有比较研究的文化类型不只是某种文化的特有形式,而且是具有世界文化类型的代表性意义,这种意义代表人类的部分特性,或者说代表了人类特性中的具有共同性的部分。第一章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一、中国文化的源流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所谓“夏夷之分”。而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文化源流之间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关系模式,这就是“以夏变夷”,即以华夏的文化来
4、改造、同化蛮夷的文化。这种“以夏变夷”的基本模式,导致了中国文化形态的超稳定结构,培育了一种协调的现实精神。可以说,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同化异质文化的能力。二、西方文化的源流传统西方文化也有很多源流传统,西方文化的各种源流传统之间的关系,与中国的“夏夷之分”及“以夏变夷”的基本模式是完全不同的。西方文化至少可以说有三种源流传统,一种是希腊的,一种是罗马的,一种是基督教的。在西方近现代的文化中,既有希腊文化中的对人性的尊重、对知识的追求,又有罗马文化的那种对功利的向往、对世俗国家的热爱,同时也有基督教文化的那种对现
5、实生活的批判和对“天国”理想的向往。总结:在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源流传统之间,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关系模式,一种是“以夏变夷”的模式,其结果导致了一种文化上的超稳定结构,形成一种协调的现实精神;另一种则恰恰相反,它呈现为一种融合更新的模式,其特点是通过不同文化的“杂交”和相互否定而产生出新的文化形状,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了整个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不断变迁和自我超越,形成了一种超越的浪漫精神。三、中西文化精神的形成“轴心时代”:20世纪上半叶,德国的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概念,叫“轴心时代”。在
6、《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雅斯贝尔斯具体解释了“轴心时代”的含义。他认为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之交的这几百年间,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三大文明地区,不约而同地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文化变革,这场文化变革的结果,导致了三大世界宗教的产生,即儒教、佛教和基督教。雅斯贝尔斯强调,“轴心时代”所发生的重大精神变革及其所开场的精神资源,一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生活世界的重要精神根基。中国文化在“轴心时代”经历了一个很重要的变革,可以将之分为两步来分析。第一步,从殷商时代的尊神事鬼的巫觋精神向周代的尊礼敬德的宗法精神的转化。巫觋精
7、神是整个殷商时代非常浓郁的一种主流精神,其特点是鬼神崇拜。人们崇拜的对象非常多,从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直到先祖先妣、先王先公,人们求神问卜,诸事均须先卜而后行。周人取代殷商的政权以后,他们不仅进行了一次政治权利的转换,而且更重要是进行了一场宗教革命。周代人非常崇拜“天”、“天命”。但是与殷人的鬼神崇拜不同,周人眼中的“天”或“天命”不再具有血缘崇拜的特点和民族祖神的形象,而是一种“无亲无常”的抽象道德主宰。抽象的“天”或“天命”取决于人德,即“以德配天。而人德又表现为对具体而严苛的礼法制度的遵从。到了春秋时代,面
8、对着周王朝“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孔子又用内在的“仁”来充实和改造外在的“礼”,并将“仁”解释为内在于人性之中的爱人之心和忠恕之道。孟子则进一步将与生俱来的人性善端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将向内发掘仁义礼智等善端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的基本根据,从而将周代尊礼敬德的宗法精神改造成为儒家内在自觉的伦理精神。经过上述文化变革过程,先秦儒家开创了一条道德内敛的进路,从此以后,中国文化专注于对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