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44308
大小:218.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5-10
《魏晋南北朝与隋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讲魏晋南北朝与隋唐从220年曹魏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从分裂到统一的时期。一、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一)三省六部制1、发展过程(1)萌芽—魏晋南北朝时。(2)创立——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为最高政府机关;(3)完善——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制度得以完善。三、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一)三省六部制1、发展过程2、职责职责三省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六部吏部官吏的考核、任免户部户口、赋税等礼部国家的礼仪制度兵部军政刑部刑法工部国家的工程建设三、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一)三
2、省六部制1、发展过程2、职责职责3特点①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②宰相增多(三省长官均是宰相),权力分散;③皇权进一步加强三、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一)三省六部制1、发展过程2、职责职责3特点①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③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隋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此后历代基本沿袭这一制度4、作用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比较相同点:都属于中央行政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表现,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不同点:(1)时代不同。前者确立于秦,盛行于汉;后者确立于隋,盛行于唐。(2)
3、内部结构不同。前者是综合性的中央行政制度,其中行政、军事、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后者则是集决策、审议、行政等分权后又集权的中央行政机构。(3)宰相的组成和地位不同。前者中的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后者由于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从而加强了皇权。(4)作用地位不同。前者使中央集权制确立;后者使中央集权制趋向完善,是中国政治制度成熟的重要标志。三、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二)选官制度——科举制1、形成原因(1)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实施;(2)隋朝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急需选拔人才。三、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二)选官制度——
4、科举制1、形成原因2、魏晋至隋唐的选官(1)曹丕设立九品中正制。魏晋时沿用。(2)隋朝创立科举制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3)唐朝完善科举制唐朝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创设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后成为定制。三、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二)选官制度——科举制1、形成原因2、魏晋至隋唐的选官(3)影响积极作用:①抑制了门阀;促成统治力量的转变。②拓宽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③提高了官员素质;④将选拔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⑤促进了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局
5、限性:①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忽视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②同年登科的进士往往容易结成朋党,败坏官风。思考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如何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答案: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二、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一)农业1、江南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提高;耕地面积增加;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2、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创制筒车,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标志中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唐中期,政府开征茶税。三、隋唐时
6、期的经济(二)手工业1、丝织业出现缂丝技术;陶瓷业中唐三彩为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2、冶铸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二、隋唐时期的经济(三)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表现(1)、商人足迹遍及全国。(2)、货币统一:开元通宝成为范式。(3)、市场较前代发达: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商业活动有时间和市场限制;市中出现邸店和柜坊(最早的银行雏形)等金融机构。唐后期出现了夜市、草市。(4)、长安、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商业大都会;(5)陆上丝绸之路出现楼兰、敦煌等城市;海上丝绸之路出现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等城市。(6)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政府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
7、使商人的也位有所提高。特别提示: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封建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四)隋唐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②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③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国内民族间交往密切,互通有无;④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⑤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大量水利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