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29771
大小:6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6
《江苏省常熟市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熟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试题答案一律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在考卷上作答无效;3、保持答题纸的整洁,不准折叠。第一部分(27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①自xǔ(▲)②xiá(▲)想③pìn(▲)请④家juàn(▲)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①如今,八仙桌依然一成不染,七星灶照旧炉火熊熊。沙家
2、浜的清水在茶娘的忙碌中幻化出酽酽的茶汤,浓缩着不乏精至的水乡生活。②是莲藕出水的清晨,是鱼虾满沧的黄昏,是花灯闪耀的元霄,是龙舟飞渡的端午,是稻麦洒金的仲秋,阳澄湖大闸蟹汲取了一年的天地精华,已经硕大肥满。错别字▲▲▲▲正确字▲▲▲▲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①、潮平两岸阔,▲。②、▲,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③、但愿人长久,▲。④、▲,骚人搁笔费评章。⑤、四面湖山归眼底,▲。⑥、▲,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⑦、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问沙路净无泥.▲。⑧、青山有幸埋忠骨,▲。4、阅
3、凑下列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两个结论。(每个结论不超15字)(4分)(1)前苏联作家布罗茨基曾经说过一句精辟的话: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2)日前读报,看到这样一组最新统计数字:我国国民有读书习惯的人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国民年阅读量人均是0.7本;上海是全国读书指数较高的城市,人均年读书量也只有6至10册。然而,韩国年阅读量人均11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3)犹太民族是一个重视读书的民族,据研究,世界上犹太人也是智力成就最高的。全世界获诺贝尔奖的人
4、中,犹太人占了15.47%,美国的获奖者中,犹太人占了28%。领导近代科学三次伟大革命的科学家都是犹太人: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你的结论:①▲②▲5、名著阅读。(5分)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①、三个小海盗是指汤姆、▲和▲。(2分)②、在“洞中历险”选段中,汤姆在历险过程中表现得怎样?他和蓓姬在死亡和恐怖的威胁中表现出人与人之间怎样的美好情景?(3分)▲第二部分(43分)阅读《幼时记趣》回答6-9题。(10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
5、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6、下边哪一句中没
6、有通假字(2分)A.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C.反归取之(《郑人买履》)D.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7、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项为之强”不同的一项是(2分)A.至之市(《郑人买履》)B.反归取之(《郑人买履》)C.观之正浓D.驱之别院8、“故时有物外之趣”,请你说说这“物外之趣”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童心、童趣?(3分)9、本文的语言简朴、自然、生动。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具体说明其语言特点。(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
7、“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④,苗则槁矣⑤。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③病——精疲力尽。④趋——快走。⑤槁(gǎo)——草木干枯。10、翻译文中的划线句。(4分)(1)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2分)(2)非徒无益,而又害之。(2分)阅读《往事依依》,完成11-13题。(7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
8、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