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

ID:36810167

大小:8.84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5-10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_第1页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_第2页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_第3页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_第4页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7.1级地震分析报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地震参数:时间:2010年4月14日07:49震级(M):7.1纬度:33.1°N经度:96.7°E一、地震震源机制和破裂过程快报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陈运泰院士研究小组:张勇、刘超、许力生、陈运泰等利用全球31个台站的波形资料反演得到的这次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根据反演结果,这次地震的标量地震矩约为4.4×1019Nm,对应的矩震级为7.0,表征震源机制的两个节面分别为:走向119°/倾角83°/滑动角-2°和走向2

2、09°/倾角88°/滑动角-173°。根据玉树地区的断层构造背景,判定走向119°/倾角83°的断层为发震断层。这次青海玉树地震的发震断层是一条沿着走向119°近乎直立的左旋走滑断层。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震源机制测定结果(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运泰院士研究小组提供)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在矩张量反演结果工作的基础上,对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进行了反演分析。经过仔细筛选,选用了全球范围内26个台站的远震资料,通过快速反演得到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地震的地震矩约为2.98×1019Nm,对应的矩震级约

3、为MW6.9,和矩张量反演结果比较一致(只相差0.1级)。反演得到的断层面上主要有两块滑动集中的区域:第一个破裂区域位于震中附近,最大滑动量约为2.0m,最大滑动速率约为0.9m/s;第二个破裂区域位于走向方向上距震中约10-30km处,最大滑动量和最大滑动速率约为2.0m和0.9m/s。反演得到的震源时间函数表明,此次地震的破裂过程持续了约23s,包括两次主要的子事件:第一个子事件位发生于震后0~5.5s;第二次子事件位于震后5.5~23s左右。两次子事件的峰值分别发生于震后3.5s和10s,第二次子事件的规模远大于第一个

4、子事件。从断层面上的滑动量(位错)在地表的投影来看,两块破裂区域分别位于震中附近和震中东南20km处,表明这次地震的破裂主要向东南方向扩展。从地理位置上讲,玉树城区正好位于震中东南方,由此可见,第二块破裂区域接近玉树城区,势必造成玉树城区及周边地区比较强烈的震感,因此不排除引发一定伤亡的可能。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破裂过程反演结果(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运泰院士研究小组提供)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利用破裂过程计算的合成波形与观测波形的比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运泰院士研究小组提供)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

5、析报告为利用破裂过程计算的合成波形与观测波形的比较。在全部26个台站的资料中,有23个台站的计算的合成波形与观测波形的相关系数达到近80﹪或80﹪以上,有3个台站计算的合成波形与观测波形的拟合情况较差,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核查与研究。二、利用P波初动法得到的主震震源机制解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全球地震活动与核查技术研究室、地震预报推进组郭祥云等提供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选用区域台网(震中距500km之内)和CDSN台站的初至波P波初动符号资料,采用下半球等面积投影,用格点尝试法计算了青海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1.2

6、010年04月07时49分7.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采用25个区域台站和6个CDSN台站的数据,利用P波初动格点尝试法计算了震源机制解结果。2.2010年4月14日09时25分6.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采用24个区域台站和6个CDSN台站的数据,利用P波初动格点尝试法计算。2010年04月07时49分7.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全球地震活动与核查技术研究室郭祥云等提供)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2010年4月14日09时25分6.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全球地震活动与核查技术研究室郭祥云等提供)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三、采用

7、体波和面波联合反演的震源机制解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研究所地震预报推进组蒋长胜等提供青海玉树7.1级地震分析报告采用体波和面波联合反演的CutandPaste(CAP)方法反演得到了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显示,两次地震机制解均为走滑型。两次地震震源深度分别为27和19km。CAP方法将宽频带区域地震记录分成体波(Pnl)和面波(Sur)两个部分,分别对两部分的三分量共5部分波形(Pnl不存在切向分量)给定不同的权重反演,这样可充分考虑各部分波形对矩张量结果的贡献。CAP方法对速度模型和地壳横向变化的依赖性相对较小

8、,对地震深度有比较好的约束。通过使用不同震源深度的格林函数用于反演计算,由最小反演误差还可确定地震可能的矩心深度。格林函数计算中采用了频率-波数(F-K)方法来计算,其中地壳速度模型使用了水平分辨率2°×2°的CRUST2.0全球地壳速度模型(http://igppweb.ucsd.ed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