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翼的气动特性和实验研究

扑翼的气动特性和实验研究

ID:36794724

大小:359.5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5

扑翼的气动特性和实验研究_第1页
扑翼的气动特性和实验研究_第2页
扑翼的气动特性和实验研究_第3页
扑翼的气动特性和实验研究_第4页
扑翼的气动特性和实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扑翼的气动特性和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280536-36扑翼的气动特性和实验研究扑翼的气动特性和实验研究昂海松,曾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型飞行器研究中心,南京,210016)引言同常规布局飞机相比,鸟类仅用一对扑翼就可以同时产生推力和升力。如果设计扑翼飞行器,仅仅通过调整扑翼系统的扑动参数就能实现灵活的机动,从而可以省略推进装置和各种升力面、控制面,大大降低飞机结构重量,简化复杂程度。近年来,微型飞行器MAV(MicroAirVehicle)由于其尺寸小、重量轻、应用前景广泛的特点,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目前研制的微型飞行器尚多半是固定翼布局,但扑翼式微型飞行器因其更接近鸟的飞行,并且无需螺

2、旋桨或喷气装置,而受到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美国微型扑翼飞行器“微型蝙蝠”的初图1扑翼气动力示意图步研制试飞成功更引起了人们研究的兴趣。现在国内外对扑翼飞行的研究逐渐增为V=V+V,方向如图相对V向多,针对扑翼的非定常气动特性计算已出现了∞flap∞[1][2][3]多种方法。如Katz、Giesing、Basu、Hall上偏转了α。由Kutta-Joukowski定理可flap[4]和Pigott等人使用的是面元法和涡格法,也知,作用在扑翼上的气动力F方向垂直于合有一些专家用解N-S方程来计算扑翼的非定常速度V指向斜上方,其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流场。来研究扑翼

3、飞行。但这些研究基本上都的分量F、F即分别为扑翼的升力和推力。是基于简单的刚性翼的简谐扑动模型(2.1节LT[5](1)式)。参考文献中提出了一阵比刚性扑动2柔性扑翼的扑动模型模型更接近鸟实际飞行的可折叠扑翼运动模型,分析了其气动特性,但该模型仍属半刚性2.1原有扑翼模型及其与鸟实际扑翼规模型。本文在研究鸟翼柔性扑动规律的基础律的区别上,提出一种更接近鸟翼柔性扑动变化特征的新的变速+柔性变形扑翼模型,并与原有扑翼鸟翼的扑动是一种周期运动,主要可以模型的气动性能计算作了比较分析。分成两个方向的运动:(1)绕体轴线的上下扑动;(2)绕前缘或某一位置弦线的俯仰运动

4、。1扑翼产生升力和推力的机理定义α为扑翼相对来流方向的迎角,表示扑翼俯仰运动的位置;扑动角β是如图2所示扑翼扑翼相对于固定翼的一个重要特征,就翼根处翼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表示扑翼上下扑是扑翼在提供升力的同时还能产生推力。下面动的位置。根据最简化的扑翼模型,分析一下其同时产生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采用的通常是最升力和推力的机理简单的匀速刚性模型。如图,流场有一低速直匀流V∞,迎角为α()tt=+ααsin(ωφ+)0max0α0,扑翼向下扑动时,气流相对扑翼有一垂直(1)β()tt=+ββsin(ωφ+)0max0β向上的速度V,扑翼的相对来流速度大小fla

5、p第五届飞机发展与设计专业年会论文集2292π不同,在翼根处为0,通常沿展向非线性增大,其中ω=为扑动速率,α,β分0f00到翼梢处达到最大。而且各翼剖面扭转随时间flap也周期性不断变化。别表示俯仰运动和上下扑动的中间位置。α,β为俯仰和扑动的幅度。maxmax但该模型与鸟的实际飞行情况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该模型没考虑鸟翼上扑和下扑所需时间的不同。通常鸟下扑段时间一般占整个[6]图3扑翼弦向扭转示意图周期的60-80%。为改正这一缺陷,我们用变量ω=ω[1−Ksin(ω⋅t)]代替原模型中2.2柔性变形模型00的角速度常量ω0(K为上下行程比因子),这

6、鉴于上述对鸟翼的运动分析,本文试图样就可以通过取不同K值来控制上、下扑段建立一种接近鸟翼复杂变形的扑动模型。的时间比例。取机身轴线方向为X轴、展向方向为Y轴、通过观察多种飞鸟的飞行录像(参考文垂直XY平面指向上方为Z轴。扑翼在扑动过程t中,受到的气动力矩可以分解为绕Y轴的扭转[7]down献)发现,鸟平飞时上下行程比λ=通力矩和绕X轴的弯曲力矩。摈弃扑翼的刚性约tup束,给出在上述力矩的作用下的柔性变形。常为2左右,因此本文取λ=2。经过简单的除了外界气动力矩导致的柔性变形外,积分计算即得:扑翼还会受到鸟自身施加的扑动力。2tdown建立扑翼变形模型时,定义

7、弦向扭转函K=π时,上下行程比λ==9tup数θflex(,,)xyt和展向弯曲函数ϕflex(,,)xyt,[5]2(详细推导见参考文献)分别表示弦向和展向的扑翼形状变化。其次,也是匀速刚性模型最大的缺陷:该模型没有考虑扑翼的柔性变形。而实际中,2.2.1弦向柔性变形鸟翼的形状沿展向和弦向都是不断变化的。扑翼的弦向柔性变形主要是气动扭转力鸟翼展向形状变化如图2所示。矩力作用的结果。根据对鸟翼形状变化的分析,并结合我们研制的扑翼柔性模型的实测,我们给出以下的弦向变形模型。扑翼受到气动扭转力矩(逆时针低头为正)作用时,各剖面绕扭转轴扭转一角度,同时各剖面弦线沿

8、弦向也产生柔性变形。在我们自行设计的扑翼机和国外已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