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襄阳习氏家族考释

汉末三国时期襄阳习氏家族考释

ID:36789088

大小:556.7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5

汉末三国时期襄阳习氏家族考释_第1页
汉末三国时期襄阳习氏家族考释_第2页
汉末三国时期襄阳习氏家族考释_第3页
汉末三国时期襄阳习氏家族考释_第4页
汉末三国时期襄阳习氏家族考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末三国时期襄阳习氏家族考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9年3J】第30卷筇3期襄蜓’’二院’’产撤J0umahIfxian小11¨jVeHi’yMar..2【X)9、’01.30Nn.3汉末三国时期襄阳习氏家族考释余鹏飞(襄樊学院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湖北襄樊441053)摘要: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居住在裹阳的习氏家族中比较有名的有:习融、习郁、习询、习竺、习竺女、习承业、习蔼、习珍、习温、习祯、习授、庞林妇习氏;他们中有的“有德行”,有的“博学有才鉴”,有的“有威仪,善谈论”,有的“才气锋爽”,有的“仗剑自裁”,有的有“义节”,有的“守养弱女十几年”,他们或服事于蜀汉,或入仕于孙昊。总之,襄阳习氏家族成员都是好样的。关键词

2、:三国时期;襄阳;习氏中图分类号:I(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l009—2854(2009)03一ool2一07《太平御览》卷一百五十七“州郡部”引盛弘之《荆州记》日:(襄阳)岘山南至宜城百余里,旧说其问雕墙崇峻。汉灵帝末其中有卿、士、刺史二千石数十人,朱辕骈擢,华盖接阴,同会于太山庙下。荆州刺史行部见之,雅叹其盛,敕县号为冠盖里。⋯这则记载是说.东汉末年襄阳至宜城近百里地区住着9即、士、刺史等高官世族有数十家。这些世家大族有庞家、蒯家、蔡家、黄家、马家等等,其中也包括拥有家财万贯的襄阳巨富习家,正如《晋书》卷四十三《山涛附子简传》所说:“诸习氏,荆土豪族”。《广韵·缉》日:“习,姓

3、。出襄阳。晋有习凿齿。”另据《元和姓纂·二十五缉》日:“《风俗通》云:‘习,国名也。汉习响,为陈相。襄阳:晋衡阳太守习凿齿,著《汉晋春秋》五十四卷。《左传》:齐丈夫习明。《史记》:齐习虚,田成子时人。”’又据《姓解·十四缉》云:“《姓源》:‘古习国之后。《汉书》有习响。《晋书》有习凿齿、习辟疆。’《千家姓》:‘东阳族。”“纠总之习氏后人尊汉代习响为习姓的始祖。从上可知习姓起源,有的认为是以国名为氏,古代春秋时有习国(今陕西丹凤武关).灭国后,其公族有的以原国名命姓,遂以为氏,这是根据许劭《风俗通》的记载确定的;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以地名为氏。据《左传·哀公四年》载,大命士蔑日:“晋楚有盟,

4、好恶同之。若将不废,寡君之愿也。不然,将通于少习以听命。”《春秋左传集解》第二十九日:“少习,商县武关也。将大开武关道以伐晋。”可知春秋时有地名少习,故城在今陕西丹凤东武关,居其地者遂以为氏;第三种说法是习氏名称出自他族,今彝等民族有习姓。笔者认为习姓起源于国名或地名都在同一地区,都可作为习氏族源。《辞源》载:“少习,山名。在陕西商县东,其下即武关。”《左传·哀公四年》:“(楚人谋北方)将通于少习以听命。”据有人考证,习地确切位置在今陕西丹凤武关附近的少习山一带,习姓即源于此。此地有汉江水道通于今湖北襄樊,古属南郡,曹操占据荆州后属襄阳郡。该地习姓名家辈出,人口繁盛,成为后世播迁于全国各地

5、的习姓摇篮,是故后世习姓有以襄阳为其郡望堂号者。习氏宗祠通用对联云:源自习国,望出襄阳。姓开汉代,望出襄阳。据史籍记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居住在襄阳的习氏家族有习融、习郁、习询、习竺、习竺女、习承业、习蔼、习珍、习温、习祯、习忠、习隆、习授、庞林妇习氏等人,其中习珍、习祯人仕于蜀,其后人有落藉于今四川之地者。另此际亦有襄阳人习温人仕于吴,其后人人藉于今浙江一带。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习姓除继续繁盛于襄阳郡之外,还在东阳郡(治今浙江金华)繁衍发达。其人丁兴旺,为东阳郡之大族。宋元时期,收稿日期:2008—12一19;修订日期:2009一02—28基金项目:教行I邵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11(08J

6、^770030)作者简介:余鹏乜(1936一),男,湖南长沙人.襄樊学院襄阳及三囤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三国历史文化。12万方数据第30卷第3期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凶襄阳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荆楚门户的襄阳几度焚j:战火,作为襄阳大族的习姓无奈被迫背祖离乡,或西人巴蜀,或南征湘赣,亦有北徙于晋冀。明初.⋯西习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山东、北京、天津等地。清代时,习姓在全国分布更广。据统计,目前习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几十六位。本文主要是对汉末三国时期的习氏家族进行考释,至于西晋、东晋时期襄J;兀的习氏家族情况将有另文介绍。现对汉末三国时期襄阳习氏家族情况分别

7、叙述如下:一、习融、习郁东汉时习融及其子习郁。《说郛》卷五十八上引《襄阳耆旧传》“习融”条日:“后汉习融,襄阳人,有德行,不仕。子郁,字文通,为黄门侍郎,封襄阳公。”可知习融与习郁为父子关系。习融“有德行”,可知道德高尚,不人仕途。习郁,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五《山南东道四·襄州》云:“习郁池在县(指襄阳县)东南十五里,《襄阳记》云:‘岘南八百步西,下道百步,有习家鱼池。习郁将死,敕其长子,葬于池侧。池中起钓台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