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79272
大小:2.77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5-10
《地震讲义4-典型构造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典型构造解释一、披覆构造:1)隆起型披盖构造;2)断块型披覆构造,3-27隆起型披覆构造典型地震反射剖面特征3-28断块型披覆构造典型反射特征剖面2、古潜山的识别1)古潜山顶面具有不整合面反射波特点,即波阻抗差大,能量强,频率低,相位较多,相邻道时差大等特点;常伴有大量的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侧面波等异常波出现。由于反射波特征较明显,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只要逐条追踪,是易于识别的。如果古潜山内部地层稳定,分布面积广,其反射波特征也较明显,与一般剖面解释相同。大部分古潜山内幕由于不整合面的屏蔽难以得到较好反射同相轴。2)综
2、合研究重力、磁力、电法、地震勘探和地质、钻井资料,初步确定古潜山的位置。一般来说,重力、电法、地震三种资料吻合,则存在古潜山的可能性较大;磁力、地震资料一致,则可能是火成岩或砾岩产生的强反射。3)利用速度资料确定潜山界面。潜山披覆构造上下层在岩性和时代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因而引起层速度的差异。如华北地区用层速度可确定上覆地层与灰岩潜山分界,上覆第三系和中生代砂泥岩层,速度小于4-4.5km/s,而下伏的灰岩地层,层速度达5.5-6km/s,差别较大。通过解释速度谱和沿剖面进行连续速度分析,计算的层速度突变带即为不整合分界面。4)
3、古构造分析:恢复不整合面以下古构造形态和演化历史,有利于分析古构造可能发育的部位。二、挤压褶皱与高陡构造逆冲推覆构造1)解释人员在系统研究钻井和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首先要弄清上盘高点位置及形态,建立高陡构造的地质模型,通过模型的正演研究来指导解释。因此,在对高陡构造进行解释之前,在构造的重要剖面位置作1至2条测线的正演模型,为时深转换和偏移归位提供基础,从而正确的确定地下界面的形态。在有条件的地区,如地面地质资料丰富,或者基本为同心褶皱的地区、要充分发挥地面地质资料对解释的补充作用,在陡翼以地面地质资料作补充进行剖面的地质解释
4、。2)将归位处理和解释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采用正确的偏移方法,获得与地质模型相符合的偏移剖面。无论采用何种先进的偏移方法,层速度时深转换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速度模型建立的正确性;而建立速度模型的工作由解释人员承担。要建立正确的速度模型,必须深入理解归位方法的原理,掌握该地区层速度的平面变化,以及随深度的变化。归位处理的过程实际上是解释的过程。解释人员首先对叠加剖面进行解释,在叠加剖面上建立偏移速度模型进行偏移;偏移结果再由解释人员解释,判断其偏移效果,并修改偏移模型进行第二次偏移,偏移的最终结果是否满意,主要是由解释人员判断速度模
5、型的正确性和偏移成像的合理性所决定的。3)利用地面剖面选择合适的偏移方法。对于岩层出露的构造顶(轴)部因激发接收条件变差和反射能量发散等因素的影响,有效反射波的能量微弱,在叠加剖面上表现为一个低信噪比区,即反射空白区。当参照地面剖面地层产状,设计出结构与地质物理模型基本相同的偏移模型,对叠加剖面进行偏移归位时,突出与地质物理模型地层产状相吻合的波(有效波),压制其它波(视为干扰波),可使构造顶(轴)部偏移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图3-29(上图)为四川东部的高陡构造,属于不对称褶皱逆冲构造,陡翼倾角大,牵引凹曲的回转波、拱曲的正向弧
6、形波与上盘反射波、绕射波相交干涉,拱曲的反射波较弱,回转波较强,错误地将下盘向斜凹曲的回转波处理或解释为背斜翼部。结合地质物理模型的建立与偏移成像的合理性研究处理后的结果(图3-29下图)真实的反映了地下构造形态。4)利用地面剖面判定地震解释剖面的合理性,由于受偏移归位过量和速度陷阱的影响,地震剖面褶皱脊点往往向陡翼方向偏离实际脊点,而实际脊点却是在地震脊点的下倾方向。借助于地面剖面作好地震构造精细解释,将地面剖面、地震深度剖面及综合解释剖面(以地震剖面为基本格架,综合钻井、地震及测井资料所解释的剖面,简称为综合剖面,与前两种剖
7、面比较,它更逼近地下实际形态)套叠在一起,就能清楚地看到三者的异同,即地面剖面与后两者的密切关系,就能较准确地把握住地下褶皱实际高点位置。三、底辟和塑性流动构造1)盐或泥底辟构造在在重力或挤压应力的作用下,盐泥等核部塑性物质产生上拱或挤入到上覆地层,由此引起上覆层褶皱变形。其变形程度受盐或泥塑性体上拱作用的强度和挤压作用的大小双重因素的控制,上拱或挤压作用力大,则上覆层变形强烈;反之,上覆层变形弱。在时间剖面上,核部为盐或泥的塑性体均为杂乱反射,杂乱反射明显增厚,向两侧可追踪,但厚度迅速减薄,这与塑性层由周围向核部流动有关。刺穿
8、底辟构造核部塑性体与围岩反射可截然分开,围岩地层的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延伸至核部即中止,但由于盐层的挤人,使盐核周围地层强烈变形(图3-30)。2)由于岩盐层的层速度随深度不变,盐或泥构造塑性体与下伏地层岩性速度差异大,具有较大的波阻抗界面差,一般形成强反射。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