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干湿状况年代际变化特征

辽宁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干湿状况年代际变化特征

ID:36778760

大小:248.4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5

辽宁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干湿状况年代际变化特征_第1页
辽宁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干湿状况年代际变化特征_第2页
辽宁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干湿状况年代际变化特征_第3页
辽宁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干湿状况年代际变化特征_第4页
辽宁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干湿状况年代际变化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宁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干湿状况年代际变化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辽宁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干湿状况年代际变化特征121孙凤华,吴志坚,李丽光(1.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2.沈阳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辽宁沈阳110016)摘要:辽西是气候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因其特殊性使之成为相关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增温显著的辽西地区气候及地表干湿气候界线如何变化是本文研究的问题。应用1961~2004年辽宁省内52个气象站的温度、降水、湿度、风、日照等气候资料,分析了辽西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采用改进的Penman模型计算潜在蒸发量,讨论了其时空代表性及分布特征;进一步计算了干燥度指数

2、,并在10年代际尺度上详细分析了辽西干湿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辽西地区近44年的总体气候变化趋势是气温升高、降水减少。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区域干湿气候界线波动显著,呈现出整体移动、南北异相波动的特征。干湿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为60年代最湿润;70年代北部明显变干,南部不明显;80年代干湿气候存在一次突变,半干旱与半湿润界线明显东移,为最干期;90年代又跳跃性西移,明显变湿,尤其在北部表现更为显著,接近60年代。辽宁西部的气候干湿年代际变化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南季风波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关键词:辽宁西部;气候变化;干湿状况;年代际波动中图分类号:P

3、467文献标识码:A辽西位于辽宁、内蒙古及河北3省交界处,北起阜新,南到锦州,濒临渤海湾,东起黑山,西至凌源。按地势可划分为辽西走廊和辽西北部低山丘陵2个区域:辽西走廊包括沿海狭长的平原和丘陵地,海拨低于200m,年降水量500mm左右,土壤脊薄;辽西北部低山丘陵区域属高丘陵山地,气候干燥,年降水量400mm左右,北部风沙较大。历史上的辽西北地区,曾是风景宜[1]人、林草丰美、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但近几十年来由于降水少,气候条件差,该地区沙漠化趋[2-5]势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辽西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1000多万亩,占辽宁省沙漠化土地的90%。部分

4、地区已由科尔沁沙地的南缘转为南端。总之,地处农牧交错带的辽西地区是气[6-10]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沙漠化已经成为严重制约辽宁西部地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环境问题。要有效地改造利用沙漠,防治沙漠化发展,研究辽西地区气候变化和干湿状况年代际变化这些重要要素对其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非常必要。对历史时期生态环境恶化、沙漠化发展迅速的成因分析,已经证实了气候变化是最重要的[11-12]原因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变暖幅度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比较一致的看法是[13-16]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增温最强,辽西处于强增温区域,初步分析表

5、明该地区的气候具有向[17-20]暖干化发展的趋势。这种影响归根到底是由地表水分状况的变化所造成的,而这种变化是多种气候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温度或者降水。[21]辽宁西部地区由东南向西北气候由温带的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本地区属我国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变暖幅度远远大于全球和全国的平均增温幅度,而气温升高会使水分循环加快,也会使地表(包括植被)及水体蒸发蒸散加强,从而有利于干旱趋势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其气候干湿状况如何变化非常必要,且对预测该区域未来气候的干湿变化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此外,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水资源短缺是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

6、重要研究课题,而正确评价和认识由于辽宁西部地区的气候变暖而导致的该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是合理利用现有水资源、趋利避害的基础。收稿日期:2006-02-14;改回日期:基金项目:科技部社会公益类项目(2002DIB20069);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2041)共同资助.作者简介:孙凤华(1963-),女(汉族),辽宁沈阳市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究。E-mail:sfh3910839@sina.com769[3,4]以往对中国干湿状况的研究也涉及到本地区,但基本使用国家基本基准气象站资料,使用辽宁站点一般在20个左

7、右,辽西站点更是少之又少,对该区域的分析比较粗略,满足不了服务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鉴于此,本文将以更为详尽的数据,采用干燥度指数、蒸发比等多种干湿指标并结合本地的气候和地理状况,在10年际尺度上详细地研究了其半干旱半湿润分界线的波动情况,从宏观上探讨界线波动的可能原因,以期对本区域气候的干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一个全面而又详细的了解。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基于气候带波动研究需要,使用资料扩大了范围,月温度、降水、湿度、风、日照等为全省52个气象观测站资料,除个别站点观测年代太短剔除外,基本包括了区域内所有的气象站(包括国家基准基本站和一

8、般站)。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数据使用了整个东北(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120站。研究区域为东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