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变革路径

社会治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变革路径

ID:36758318

大小:1.12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4

社会治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变革路径_第1页
社会治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变革路径_第2页
社会治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变革路径_第3页
社会治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变革路径_第4页
社会治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变革路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治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变革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年10月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5期Oct.2017JournalofChongq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Vol34NO.5doi:10.3969/j.issn.16720598.2017.05.013社会治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变革路径a,b刘涛(华东理工大学a.人文科学研究院,b.社会学流动站,上海200237)摘要:在社会转型与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日益增

2、多、日益复杂化,越来越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有序发展要以创新社会治理为契机,在深刻把握其内涵精神基础上,从转变稳定理念、增强制度内聚力以及建立新型社会稳定格局与运行机制等方面超越传统的社会维稳体制格局,不断推进社会向动态稳定与和谐变革。关键词:社会治理创新;和谐社会;协同共治;共管共治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98(2017)05009406一、社会治理创新的战略地位和内涵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以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精神济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结构日益

3、多元化、复杂化,强“社会治理创新是当前中国核心关注的主题,制性的统管理念越来越难以适应多元主体治理的[1]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何谓需要,必然要求创新治理理念以适应社会转型变迁社会治理创新?它是指多元治理主体在遵循社会的发展趋势。具体看,创新治理理念最为根本的是发展规律以及治理价值、理念与方式的前提下,研要改革传统官本位、权本位的思想,建构以人为本究并运用新的理念、技术、方法、机制等对传统管理和以社会为本的服务思想观念。“说到底,社会治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进行改造与改革,从理

4、是对人的治理和服务,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执政而建立一种新的社会治理体制与机制以实现社会为民的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满意作为有序、良好发展目标的整体性治理行为及活动过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强和(一)理念创新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前提创新社会治理同人民群众意愿和需要紧密结合起进步的理念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前提条件。治来,寓治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治理与服务的有理理念创新就是摒除传统管理的僵化思维和落后[2]机统一。”此外,法治是现代国家建设的根本属观念,塑造一种科学理性的治理思想与进

5、步的治理观念,以提升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性,在理念改革与转变的过程中,还要日益增强“法促进社会有序发展与和谐稳定。其之所以重要,是治化”治理思维,彰显法治精神,将行政权与各项治因为理念转变是行为变革的先导,持有什么样的价理权力置于宪法与法律的范围内,杜绝权力滥用损值理念就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模式。在传统害公民合法权益。[收稿日期]20170327[基金项目]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15ZDC007)[作者简介]刘涛(1984—),男,江西峡江人;博士,华东理

6、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讲师、社会学流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明发展与治理现代化研究。94第5期刘涛:社会治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变革路径(二)制度创新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核心统运转僵化、效率不高。因此,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制度性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核心要义。治理制就要破除那种封闭而单向运行的“国家—社会”零度创新就是推进刚性的统管制度向柔性的治理制和博弈的关系格局,建立一种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度变革,实现由“恶制度”向“好制度”转变,不断降交相结合的、良性互动的正和博弈关系格局,尤其低制度的弥散

7、力以增强制度的内聚力与社会信赖是推进协同治理改革进程,充分发挥多元治理能度。邓小平指出,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为所欲量。著名学者俞可平与燕继荣指出,协同治理或者为、任意横行,而不好的制度也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共管共治是未来治理改革的目标方向。为此,在治分行善、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中国是一个人理改革中要推进以下几方面转变,即治理理念由官情关系非常复杂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依赖纲常伦本位向人本位转变、治理主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理、宗法等级维持一种社会秩序,确实发挥了很大变、治理方式由管制性向服务性转变、治

8、理手段由的作用。但是,从社会建设的实践看,增强凝聚力人治性向法治性转变、治理职能由全能性向有限性以推进社会发展,可以依靠事业,也可以依靠情感转变。在这些转变中,还要特别注重社会治理的人精神,但关键还是要依靠制度建设本身,尤其是要文关怀性与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始终坚持依法协同不断推进制度创新,而其关键在于增强制度的内聚共治精神,积极采取以柔为主、刚柔并济的治理方力与整合力。所谓制度内聚力与整合力,是指绝大式,加强多元治理主体互助合作,有效避免政府与多数人都拥护这些制度,并相信它们比其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