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58049
大小:36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4
《2014秋初一历史期中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外…………○…………装…………○…………订…………○…………线…………○…………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场号正确填写清楚,因填写错误或不清楚造成不良后果的,均由本人负责。承诺:我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诚信考试,不作弊。考生签名:___________……○…………○…………内…………○…………装…………○…………订…………○…………线…………○…………班级学校姓名考场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题分得分2013学年秋学期阶段测试试卷七年级历史(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温馨提示: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
2、色的表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小环想要寻找中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遗迹,她应去A.周口店 B.元谋县C.大汶口 D.河姆渡2.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典型代表是 A.半坡氏族 B.河姆渡氏族C.山顶洞人 D.大汶口原始居民3.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我国先民中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
3、姆渡人七年级历史第5页共5页4.《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6.下列事件发生在商朝的是A.涿鹿之战 B.实行分封制 C.盘庚迁殷 D.实行禅让制7.下列制度在西周没有实行过的是①禅让制②郡县制③世袭制④分封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A.禹建立夏朝B.禹死后,启继承父位C.禹由部
4、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国王D.盘庚迁殷9.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国王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宋襄公10.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不惜“烽火戏诸侯”,导致威信扫地,失去了江山,而这里的诸侯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A.奴隶制B.禅让制C.世袭制D.分封制11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大约相当于A.公元前21世纪B.公元21世纪C.公元前20世纪D.公元20世纪12.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
5、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请从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六辅渠13.他“尝遍百草教人农耕,后世谓之神农”,他是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尧14.下列能表述“合纵”含义的是A.六国联合抗秦B.六国灭秦C.秦联合六国D.秦逐个灭掉六国15.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铁器的广泛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青铜器的使用 D.地主出现七年级历史第5页共5页16.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指A.前475---前221
6、B.475--221 C.前770---前476 D.前230---前2211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地是A.咸阳 C.巨鹿 B.周口店 D.大泽乡18.战国时期三家分晋是指A.晋国分成韩、赵、魏 三家 B.韩、赵、魏 吞并了晋国 C.晋国瓜分了韩、赵、魏 D.晋国分成楚、燕、齐三家19.文字传承着人类文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0.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其中变法效果最为显著的是A.齐国B.楚国C.秦国D.燕国二、非选择题:21把以下选项的代号填到相应内容的横线后面(10分)A、
7、道家B、齐桓公C、炎帝、黄帝D、儒家E、法家尊王攘夷----------以礼治国-----------人文始祖-----------无为而治-----------用“刑罚”统治-----三、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30分)材料一、(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横而斗诸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1)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2)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6分)(3)这次改革什么历史意义?(2分)七年级历史第5页共5页材料二:在他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他广开私学,
8、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注意“因材施教”的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弟子,比较著名的有72人。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