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54039
大小:64.1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4
《磁振热加干涉电流型低周波治疗偏瘫后肩痛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磁振热加干涉电流型低周波治疗偏瘫后肩痛的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磁振热加干涉电流型低周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偏瘫后肩痛的效果。方法10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磁振热加干涉电流型低周波配合运动疗法53例为治疗组,单纯运动疗法53例为对照组。两组利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进行肩关节的被动运动。治疗组同时先用日本产HM2SC-A磁振热治疗仪做局部治疗,接着用日本产SD5101型干涉电流型低周波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两种治疗均每次20min,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治疗前后评定偏瘫肩的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肩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90.57%)高于对
2、照组(77.36%),χ2=10.18,P<0.01。结论磁振热加干涉电流型低周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偏瘫后肩痛的效果优于单纯运动疗法,是一种疗效较好的综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磁振热;低周波;运动疗法;偏瘫后肩痛7 肩痛是中风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中有70%~84%的患者可有肩痛发生,通常发生于卒中后的第2周。偏瘫病人的肩痛不仅影响患者对肩关节的保护固定,也妨碍了平衡维持、行走及自我护理,同时对病人的康复治疗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科自2005年7月~2008年7月采用磁振热加干涉电流型低周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偏瘫后肩痛5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3、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确诊为中风后偏瘫并肩痛患者,排除肩部创伤和肩关节周围炎病史,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磁振热加干涉电流型低周波配合运动疗法为治疗组,单纯运动疗法治疗为对照组。治疗组53例,其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46~75岁,病程7天~5个月。对照组53例,其中男29例,女24例,病程8天~6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偏瘫侧及脑损伤性质程度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疼痛评价 用目测类比量表(VAS)测量患肩疼痛强度。根据患者以往的疼痛感觉,让患者在10cm等分带标度的水平线上,标出自己相
4、应的疼痛强度,0表示不痛,10表示剧烈疼痛。 1.3治疗方法7 在治疗开始前对每位病人进行全面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对肩部进行观察与触摸,评定活动范围,记录静息时肩部主动、被动活动时肩痛情况。并用目测类比量表(VAS)测量患肩疼痛强度。两组患者均采用运动疗法,利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关节松动术进行肩关节的被动运动。治疗组同时先用日本产HM2SC-A磁振热治疗仪做局部治疗,磁力线强度120~620高斯,磁效应同时有40~70℃温热和50~120次/s微振动治疗。将治疗电极放置于患肩上,温度以病人耐受为宜,每天1次,每次20min,10次为1个疗程,接着用日本产SD5101型干涉电流型低周波
5、治疗,两组电流的频率约5000Hz的独立电流互相交叉,在这种交叉的电场内,使之产生新的与两个频率的差相当的差拍电流作用在患肩的深部。每日1次,每次20min,10天为1个疗程。两种治疗均连续两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再次评定偏瘫肩的疼痛程度,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疗效标准 显效:疼痛强度小于3,患者无明显不适;好转:疼痛强度减少4~7,伴有轻度不适;无效:疼痛强度大于8,并伴有严重不适。 2治疗效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7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记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在VAS值均明显降低。而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6、;0.01),见表1。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痛程度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a:F=2.77,P>0.05;b:F=53.92,P<0.01 2.2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表2两组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10.18,P<0.01 3讨论 3.1偏瘫后肩痛的病因 偏瘫病人肩痛的发生可能与神经或关节因素有关,而肱骨头向下半脱位和肩部肌肉的偏瘫及萎缩在卒中病人发生肩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偏瘫后肩部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组织间隙浆液纤维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使关节内和周围组织发生粘连,
7、产生疼痛。 3.27磁振热加干涉电流型低周波联合运动疗法的疗效、作用机制 我们采用运动疗法加磁振热治疗仪及干涉电流型低周波治疗偏瘫后肩痛,治疗后疼痛强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7%、77.3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其机制为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可增加肩关节活动度和关节囊的通透性,防止粘连,降低上肢屈肌张力,减轻挛缩作用,而关节松动术主要通过力学与神经作用而达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