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53094
大小:254.3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4
《鄂尔多斯盆地柴窑区延长组油气二次运移动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9月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Sep.2010第25卷第5期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oL25No.5文章编号:1673-064X(2010)05-0006-04鄂尔多斯盆地柴窑区延长组油气二次运移动力王乃军’,赵靖舟,罗静兰’(1.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65;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3.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摘要:计算了浮力要克服毛细管压力所需的连续油柱的高度和长度,发现计算的克服毛细管压力所需油相连续长度远大于目前延长组
2、已发现油藏含油带宽度.因此,浮力无法克服毛细管压力,不能成为研究区长3一长6油层组油气进行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根据平衡深度法,计算了各个层位的孔隙剩余压力.发现自长3油层组之下,各套地层均存在孔隙剩余压力,且在长7油层组达到最大值.源储压力远大于毛细管压力,可以克服毛细管压力而使油气运移.因此孔隙剩余压力是研究区长3一长6油层组油气进行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关键词:延长组;油气二次运移;平衡深度法;孔隙剩余压力;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El22.24文献标识码:A油气运移贯穿于油气的聚集和成藏的全过程,1区域地质概况对油气的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HubbertMK早在20世纪40_50
3、年代就确定了浮力、水动力柴窑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南部(图是成藏过程中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控制因1),面积约380km,构造背景为一个倾角不到1。的素¨.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以及对油气运移研究西倾单斜.区内长3、长4+5、长6各油层组均发现的深入,目前,国内外石油地质家的一个共识是:石油的二次运移动力主要包括浮力、水动力、异常压力和构造应力,对于构造稳定的地区,运移的动力主要是浮力和异常压力.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含油气盆地,中生代地层含油气丰富.诸多学者都对其油气运移的动力进行了研究,认为延长组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是异常压力或过剩压力j.异常压力主要与泥岩的欠压实有关,在不
4、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层位,泥岩的欠压实程度各不相同,异常压力的大小也不尽相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柴窑区延长组地层为例,分别研究浮力、毛细管压力、孔隙异常压力和源储压力,探讨对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图1研究区构造位置收稿日期:2009-09-09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09JM5002)资助作者简介:王乃军(1980一),男,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成藏地质学研究.E—mail:30765876@qq.com王乃军等:鄂尔多斯盆地柴窑区延长组油气二次运移动力一7一工业油流,为一个多层位含油的地区,主力产油层位压力所需的油柱高度为65.78m,远
5、大于单砂层的为长6油层组.这反映了柴窑区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厚度(5~30m),而长3油层含油面积高程差最大潜力巨大.只有35m,远小于所需的油柱高度.克服毛细管压力所需的连续油相的长度为7500m,而含油面积的2浮力最大展布范围直径为55001TI,小于所需的连续油相的长度.且长3油层组油藏的含油饱和度较低,大多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油(气)在水中所受到的浮为油水同层,无明显的油水界面,这也说明,浮力在力等于油(气)排开同体积水的重力.即油在水中受此无法克服毛细管阻力.到的上浮力可表示为表1各层位毛细管压力及克服毛细管压力F=V(p一P。)g.(1)所需油柱的高度、长度式中:F为浮力,N;V为连
6、续油的体积,m;P为地层水的密度,kg/m。;p。为地下石油的密度,kg/m;g为重力加速度,9.8m/s.如果把式(1)中体积变换成单位面积乘高z,则上式变为F=Z(p一P。)g,此时F是指单位面积同样,长6油层组储层浮力要克服毛细管压力上高为z的油柱所受的浮力,其单位为N/m.可见所需的油柱高度为122.48m,远大于单砂层的厚度油柱z越高,则浮力F越大.(5~15m),而长6油层含油面积最大高程差只有如果地层中的油(气)想在浮力的作用下运动,30m,远小于所需的油柱高度.克服毛细管压力所需则浮力就必须大于油气运移的阻力,地层中油气运的连续油相的长度为14.035km,而长6油层含油移的
7、阻力主要是毛细管压力.面积展布范围的最大直径为7.200km,远小于所需毛细管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油(气)与水之间的的连续油相的长度.界面张力、毛细管半径和介质润湿性:由此得出结论,浮力不是研究区长3一长6油111、Ap。=2OrowC0s0I、r一rD,).(2)层组油气进行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t式中:AP。为毛细管压力,MPa;cr。为油水界面张力,3孔隙异常压力N/m;r为岩石喉道半径,1Tl;r。为岩石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