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凹陷浅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

泌阳凹陷浅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

ID:36751791

大小:319.3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4

泌阳凹陷浅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_第1页
泌阳凹陷浅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_第2页
泌阳凹陷浅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_第3页
泌阳凹陷浅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_第4页
资源描述:

《泌阳凹陷浅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庆石油学院学报第33卷第3期2009年6月JOURNALOFDAQINGPETROLEUMINSTITUTEV0l_33No.3Jun.2009泌阳凹陷浅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李连生,吴冠生,李磊,刘桂兰(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摘要:建立泌阳凹陷浅层构造成藏模式,为浅层油藏勘探部署提供依据.利用构造演化分析、引力场分析、沉积体系分析等方法,研究浅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受凹陷南部边界断裂伸展一走滑活动形成的张扭应力场作用,在北部斜坡带及南部边界断裂带下盘发育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样式的鼻状构造,在廖庄组沉积末期的构造反转期定型.浅层反转构造被断层切割及与不同规

2、模砂体的耦合控制了油气的富集,并形成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关键词:泌阳凹陷;构造反转;成藏模式;差异富集;成藏规律中图分类号:TEl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89l(2009)03—0049—04泌阳凹陷是在秦岭褶皱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代生箕状断陷湖盆,凹陷的形成和发展受控于南部2组边界断裂.根据沉积、构造和油气藏分布特征,可划分为北部斜坡带、中部深凹带和南部断裂陡坡带等3个构造带[1],发育有巨厚的优质烃源岩和南北两大物源体系,是我国东部典型的“小而肥”富油凹陷Ez-33.泌阳凹陷已发现浅层油藏主要分布在北部斜坡带及南部断裂陡坡带,局部构造以断鼻状构造为主.以往研究认

3、为,由边界断裂牵引及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鼻状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1],浅层油气的发现预示深层有更大潜力_4].随着勘探的逐步深入,深层的油气勘探效果不好,而浅层不断有新发现.凹陷发育的鼻状构造及背斜构造、浅层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成藏模式等问题,制约了凹陷浅层油气藏勘探及整体部署.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展开浅层油气藏的勘探评价和部署.1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20世纪70年代在泌阳凹陷先后发现了下二门油田(核二段到廖庄组底部的浅层次生油气藏)和王集油田;20世纪80年代在北部斜坡带先后发现了井楼、古城、杨楼、新庄等一系列浅层稠油油田.已发现油气藏多为鼻状构造背景上的断鼻

4、、断块油藏,其次有少量断层~岩性及地层不整合油藏.南部边界断裂带附近浅层有少量出油点,但未形成规模储量.总体上,已发现油藏围绕生烃中心呈环带状分布,南北分带、东西分块,富集在鼻状构造主体部位,见图1.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了解决浅层复杂构造的能力,为凹陷浅层油藏深化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2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对泌阳凹陷浅层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在“有利的构造背景是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区”及“断鼻断块圈闭有利于油气聚集”等方面论述较多[3];但在构造、断层和沉积对油气成藏机制的控制作用,以及三者的相互作用对油气富集的影响与控藏的差异性等方面论述较少.2.1浅层反转构造泌阳凹

5、陷构造演化研究表明:古近纪末期廖庄组沉积时期的构造抬升结束了泌阳凹陷的断陷历史,进人泌阳凹陷的反转构造发育阶段.构造应力场由伸展转变为挤压,使泌阳凹陷进一步掀斜抬升.在北西一收稿日期:2009—04—24;审稿人:付广;编辑:郑丽芹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P2OO8OO1)作者简介:李连生(197o一),女,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田勘探方面的研究大庆石油学院学报第33卷2009年南东向的挤压作用下,泌阳凹陷产生构造反转,在边界断裂带附近下降盘形成反转构造一反转鼻状构造.在斜坡带早期伸展构造基础上叠加反转构造,同时导致大规模断层的产生,形成叠加断鼻状构造.

6、古近系末期廖庄组是同反转期沉积层,依据:(1)构造幅度最大的层位不在强烈断陷期地层内,而在断陷图1泌阳凹陷构造及油气分布纲要作用已经减弱时间内沉积的核一段内,表明该构造幅度是由伸展和反转收缩共同作用的结果;(2)背斜两翼的廖庄组厚度明显不同,且向构造顶部逐渐减薄,具有同沉积性质,而且表现充填补齐的沉积性质;(3)廖庄组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见图2.泌阳凹陷在廖庄组沉积末期的构造反转抬升,形成一系列浅层反转构造及部分鼻状构造幅度增大并最终叠加定型,同时发育大规模张性断层.砂体弹性变形反弹及断裂作用形成的“构造抽吸”,促使油气从烃源岩或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图2南部陡坡带栗园地区地震

7、剖面中排出,沿砂体或断层向上倾方向发生二、三次运移_5],富集在浅层构造中,已发现不同规模的浅层构造形成不同的油气富集区,说明构造反转控制浅层油气富集.2.2优势砂体对于同一构造背景上发育的多个沉积砂体,虽作为油气运移通道或储集体的相同或相近,但砂体与烃源岩的配置关系不同,其油气充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古城鼻状构造发育的古城砂体,部分规模较大的砂体延伸较远,前缘伸入有效烃源岩体中,形成良好的油气输导和聚集条件.如H。Ⅳ油组9小层砂体,砂体分布广,直接伸人生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