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服饰》PPT课件

《中国古代的服饰》PPT课件

ID:36746208

大小:14.85 MB

页数:106页

时间:2019-05-10

《中国古代的服饰》PPT课件_第1页
《中国古代的服饰》PPT课件_第2页
《中国古代的服饰》PPT课件_第3页
《中国古代的服饰》PPT课件_第4页
《中国古代的服饰》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服饰》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服饰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旅游文化学院卜照晶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与演变第一讲中国古代服饰概述一、服饰及其构成1、服饰的概念。服饰是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2、服饰的构成。服饰主要包括以下四类:A.衣着;B.各种附加的装饰物;C.对人体自身的装饰;D.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等。二、服饰的产生和发展1、服饰的起源。2、服饰的发展阶段。三、影响服饰的主要因素1、性别2、年龄3、职业4、地位5、用途6、民族7、季节8、质料9、色彩10、样式11、工艺。四、服饰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2、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中国服饰可说是一套儒家的礼仪文化。儒教一直支配着中国人的思想生活,儒教之礼讲究服饰要与其仪容、言谈、举止相一致。所以,古代服饰品位在礼仪活动中是极其重要的,不仅在上朝、大典、祭祀等活动中必须穿礼服,日常生活中的服饰也很讲究。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孔子说:「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孔子集语》引《大载礼.劝学》)衣冠不正,君子是引以为耻的。穿衣不正会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形象。这种把服饰与礼教统一表达的学说,成了

3、儒教的特征,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意识形态。《荀子.子道》中有一故事:话说子路穿了一件非常有气派的服装去见孔子,孔子不悦,对他说:「你穿戴太华丽了,满脸得意之色,谁敢向你提意见呢?」子路听了,忙回家换过衣服,这时子路看来谦和多了。孔子就说:「爱表现自己的人是小人而不是君子。」由此可见孔子所提倡的服饰美观,正是儒家追求的文饰美。第二讲中国古代汉族服饰的 演变历程1、北京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骨针和其它装饰品。1933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遗址(距今18000年)发现了一枚长82mm,直径为3.1-3.3m

4、m的骨针,后来又在我国贵州省普定城外山洞遗址发现了骨锥。同期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人工制作的其它装饰品,如白色钻孔的小石珠,黄绿色的钻孔砾石,钻孔的兽牙、鱼骨等等。这些发现表明,早在上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用兽皮缝制衣服,创造了与采猎经济相适应的服饰文化。一、原始社会时期的服饰骨针与装饰品山顶洞人掌握了穿孔和磨制技术2、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陶器底部有麻布的印纹。进入农耕经济后,纺织业随之兴起,人类的服饰大为改观。考古学家在西安半坡遗址(距今6300-6800年)发现了陶器底部有麻布的印纹,又在江苏吴县草鞋

5、山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发现了葛布残片,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距今4700年左右)发现了迄今最早的苎麻布与家蚕丝为原料的丝线、丝带和绢片。这些发现向我们证实,我们的祖先进入了“耕而食”、“织而衣”的时代。纺织业的出现骨梭,长16.6cm,大汶口出土布纹陶钵,直径6cm西安市半坡村,19553、三皇、五帝时发明了衣裳《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天下治是指部落社会的人与人之间活动比较有秩序地进行着,因而天下治。已不象早先那样任意披着无一定形式的衣服了。乾是指天,坤是指地。天之

6、未明为玄色,故上衣象征天而服色用玄色,地为黄色,故下裳象征地而服色用黄,这就是因为对天地崇拜而产生的服饰的形和色。上衣下裳的形式和玄衣黄裳服色的确立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天地间丰富的万物不断的被人们所发现、运用。從夏、商到周代,中國初步建立了冠服制度,從此人們的穿衣戴帽有貴賤等級之分。作為統治者,不同禮儀、慶典、祭祀等重大活動都有嚴格的穿著規範。孔子說:「朝服而朝」(《禮記.玉藻》),意指進宮朝見必須穿朝服,否則有不敬之罪。可見服飾對鞏固皇權的作用。又根據《周禮》等書的記載,夏商周時代把「禮」分為五大類,衣冠

7、服飾制度就是根據這種需要逐一制定的,如祭服、朝服、軍服、婚喪之服等已有了明確規定。二、商周时期的服饰《释名》:「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这个从墓中出土的玉人,是西周的贵族男子,戴着一顶方帽,穿着窄袖衣服,可以看出他的腹前加了一条「韍」。1、上衣下裳。商周贵族服饰 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

8、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根据出土玉人服饰复原绘制)上衣的形状多为交领右衽,腰系带,其下系黻,(即前文所说的蔽膝)用在冕服中叫做“芾”,名称虽不同,但都是用韦(熟皮子)做的,天子用纯朱色,诸侯用黄朱,大夫用赤。《诗.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释名》:「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易乾凿度》郑玄注:“古者田渔而食,而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后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