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40266
大小:2.08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14
《等温线分布特征地描述和成因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地理解题思维建模之等温线分布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思维建模】当只描述一条等温线时,则只需描述它的走向,如果有拐点,则要分段描述。模型:大致与纬线平行,成因:太阳辐射;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成因:海陆分布;向南凸出,成因:受山地影响;向北凸出,成因:受山谷或盆地或平原影响;1月沿海向北凸出,成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受暖流影响;7月沿海向南凸出,成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受寒流影响。【实战演练】1.描述16℃等温线的走向,并指出影响因素。(4分)2.说明图中24℃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文案大全实用标准3.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
2、向,并说明原因。文案大全实用标准4.试描述图中东部-20℃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分)5.说明图中24℃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文案大全实用标准6.请描述0℃等温线分布特点,简析甲处等温线向北突出的原因。(4分)7.描述图中24℃等温线的走向,并简述西部沿海地区等温线走向的原因。(6分)文案大全实用标准8.分析图1中甲、丙两城市附近等温线弯曲的原因。(2分)110ºE40ºN甲乙丙等温线(0C)河流城市9.描述图中虚线框内区域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10.下面两图中的虚线为一月0℃等温线,读图回答问题。文案
3、大全实用标准描述乙图中一月0℃等温线大致的走向,并说明影响的主要因素。(6分)11.图A和图B分别是甲岛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和乙岛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描述图A中所示的甲岛20℃等温线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文案大全实用标准12.请描述图中0℃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4分)文案大全实用标准13.描述圣弗朗西斯科河以东区域72°F等温线的走向,并指出其影响因素。(6分)14.描述区域内20℃等温线的走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文案大全实用标准参考答案1.【答案】16℃等温差线大致沿纬线东西分布,(1分)但在大约东经60°和北纬60
4、°地区向南(或向低纬)突出(1分),主要受地形山地(或乌拉尔山脉)影响。(2分)2.【答案】①北段呈东西延伸(或沿纬线延伸)(1分),受太阳辐射影响(1分),等温线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②南段呈南北延伸(或沿经线延伸(1分)),受地形影响,等温线与山脉走向一致。分)3.【答案】10℃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一西南走向。4.【答案】-20℃等温线在图中东侧向低纬方向(或向南)弯曲(1分)。说明气温比同纬度两侧地区低(1分),主要受山地地形(长
5、白山地)的影响(1分)。5.【答案】①北段呈东西延伸(或沿纬线延伸)(1分),受太阳辐射影响(1分),②南段呈南北延伸(或沿经线延伸(1分)),受地形影响。6.【答案】东段和西段:东西走向,中段:南北走向。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同纬度海水温度高于陆地温度;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水温度升高。(每个要点1分,共4分)7.【答案】走向:西部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呈南北走向,中部平原大致与纬线平行,东部和西部山区向南凸出。(3分)原因:南部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气温较低;北部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温相对较高;受沿岸山脉影响。(3分)8.【答案】
6、位于谷地,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故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凸出。(2分)9.【答案】东、西部:等温线都向北(高纬)弯曲(2分),因为受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形的影响(2分),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中部:等温线向南(低纬)弯曲(2分),因为受海拔较高的山地地形的影响(2分),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10.【答案】西北段(西部沿海)南北走向(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洋流影响;西南段(中部地区)西北东南走向,受地形影响;东段(东部地区)为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受太阳辐射影响。11.【答案】甲岛20℃等温线向低纬(向北)方向弯曲(1分);说明气温比同纬度两侧地区低(1
7、分),主要受山地地形的影响(1分)。文案大全实用标准12.【答案】东段向低纬(向南)方向弯曲,说明气温比同纬度两侧地区低(1分),主要是因为地处山地(小兴安岭),地势较高(1分);西段向高纬(向北)方向弯曲,说明气温比同纬度两侧地区高(1分),主要是因为地处平原(松嫩平原),地势较低(1分)。13.【答案】14.【答案】20℃等温线西半段向低纬弯曲,主要受寒流和山地影响,气温较低;东半段大致与纬线平行,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思维建模】当有多条等温线时,首先描述等温线的平均数值高低;其次描述等温线的密集程度;再次描述数值的递减方向;还有等温线的总体走向;
8、最后描述极值的出现位置。另外,如果是冬夏两季气温,还要阐明气温年较差的变化规律。模型:气温普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