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39181
大小:42.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14
《二代生物燃料现状及未来预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代生物燃料简介一、概述第二代生物燃料以非粮作物乙醇、纤维素乙醇和生物柴油等为代表,原料主要使用非粮作物,秸秆、枯草、甘蔗渣、稻壳、木屑等废弃物,以及主要用来生产生物柴油的动物脂肪、藻类等。据专家计算,如果仅仅利用秸秆的纤维素,则1吨秸秆约可产出150公斤燃料乙醇,如果同时利用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产率则约达290公斤。在环境保护方面,第二代生物燃料的表现也远较第一代出色。据美国能源部研究,更注重生态效应的第二代生物燃料有望减少最高达96%的温室气体排放;而第一代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平均仅可以减少约20%的温室气
2、体排放。而且,第二代生物燃料,尤其是纤维素乙醇的取材范围相当广泛,秸秆、枯草等农业废弃物均可入料。对农业废料的循环利用保证了生物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了第一代生物燃料生产过程中耗费更多能源和使用更多化学物质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生物柴油可以使用作为车辆燃料,但它通常是作为柴油的添加剂,以降低柴油车辆排放的微粒。燃料乙醇,也称乙醇燃料,是一种被广泛用于运输业的生物燃料,可加入汽油中制成混合燃料。燃料乙醇主要供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使用,汽油发动机无需做过多改动就可以直接使用燃料乙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
3、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关于生物燃料的发展规划要求,生物液体燃料是重要的石油替代产品,主要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的特点,不再增加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合理利用非粮生物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近期重点发展以木薯、甘薯、甜高粱等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技术,以及以小桐子、黄连木、油桐、棉籽等油料作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从长远考虑,要积极发展以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技术。到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总计年替代约1000万吨成
4、品油。第二代生物燃料正被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1、国际情况2012年9月,德国最大的生物炼油示范厂在巴伐利亚州投入运行。属于科莱恩化学品公司的这座新厂耗资2800万欧元。它利用生物技术,从玉米秸秆和其他农业残留物中获取乙醇燃料,实现了从秸秆粉碎到植物纤维酶分解,再到糖发酵的完整转换过程。新厂二代生物乙醇初期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吨。专家计划未来几年以该厂为样本,建设年产5万吨的工厂。英国碳基金公司日前启动一项生物燃料项目,计划将耗资2600万英镑(约2.8亿元人民币)于2020年前实现利用藻类生产运输燃料。根据巴西石油公司的
5、生物燃料战略发展规划,该公司将于2015年至2020年间开始大规模生产以植物纤维素为原料的乙醇,并于2011年着手修建巴西首座纤维素乙醇工厂。生物燃料大国美国,在多年前就着手研发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并和欧洲公司合作开办多家工厂。2011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政府将推出一项总额为5.1亿美元的补贴计划,推进第二代生物燃料的生产开发进程。新技术也在不断克服原料分解领域的难题。法国从事生物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公司不久前宣布,该公司成功分离出一种称作“奇球菌”的菌株,能在不需要酶、酵母或抗生素等添加剂的情况下,直接将复杂的生物
6、原料纤维分解成单糖并转化成乙醇。2、国内情况丹麦诺维信公司已在中国建成了酶制剂生产工厂。诺维信公司中国区总裁柯铭解释说:“这完全因为科技创新。目前的关键技术是催化酶技术。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使生物化学反应在温和的环境下进行得更加迅速、效率更高。新型酶制剂能将植物中的纤维素分解成可发酵糖,进而转化为乙醇,适合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生产乙醇。近两年来,该技术的成本直线下降,使第二代生物燃料越来越具有竞争力。中国收集农作物废料的人力成本具有巨大竞争力,很可能率先实现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这对诺维信来说具有巨大的潜力。”
7、诺维信已成为我国第一家能为生产燃料大规模生产提供酶制剂的公司。”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多个项目进入示范阶段。如2006年投料试车成功的中粮集团黑龙江年产500吨纤维素乙醇试验装置,设计原料为玉米秸秆,是世界上首次将连续气爆技术用于纤维素制乙醇的装置;2006年8月,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投产的年产3000吨纤维乙醇项目,成为国内首个利用秸秆类纤维质原料生产乙醇的项目。此外,华东理工大学以木屑、稻壳为原料的600万吨“纤维素废弃物制取乙醇技术”项目在上海奉贤也已经试验成功,目前正准备更大规模试生产。中粮集团、中石化集团以及丹麦
8、诺维信公司就纤维素乙醇的产业化事宜签订备忘录。根据协议,中粮与中石化将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合资建设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万吨规模纤维素乙醇示范工厂,诺维信将为该工厂提供酶制剂。该工厂预计2013年投产。清华大学车用能源研究中心的常世彦博士告诉记者:“生物燃料已成为交通能源领域发展规模最大、技术路线最为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