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雨季、旱季岩溶作用研究

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雨季、旱季岩溶作用研究

ID:36730427

大小:379.0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4

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雨季、旱季岩溶作用研究_第1页
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雨季、旱季岩溶作用研究_第2页
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雨季、旱季岩溶作用研究_第3页
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雨季、旱季岩溶作用研究_第4页
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雨季、旱季岩溶作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雨季、旱季岩溶作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态环境学报2009,18(6):2366-2372http://www.jeesci.comEcologyandEnvironmentalSciencesE-mail:editor@jeesci.com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雨季、旱季岩溶作用研究1,21,4*1,3王冬银,谢世友,章程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2.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四川成都610091;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4.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

2、庆400715摘要:2006年4月—2007年4月,通过野外溶蚀标准试片法,测试得出重庆金佛山岩溶区山腰碧潭泉和山顶水房泉两泉域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6个测试点雨季和旱季溶蚀量。测试结果表明:雨季溶蚀量明显高于旱季,位于生态保护良好的山顶原始生态区测试点溶蚀率高于保护区、非保护区交界地带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山腰测试点;同一时段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测试点溶蚀速率也存在较大差异;6个测试点的年均溶蚀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水房泉竹林地>水房泉林地>水房泉草地>碧潭泉林地>碧潭泉灌草丛>碧潭泉耕地。从测试点的土壤基本理化性

3、质分析得出,在研究区域内局地气候(降雨量、温度)影响的基础上,除了土壤CO2浓度,土壤有机质也是控制两泉域岩溶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关键词:岩溶;土地利用;溶蚀量;重庆金佛山中图分类号:X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906(2009)06-2366-07岩溶地区是一种以可溶性岩为主、富钙的岩石东南边缘的南川区南部(图1),为大娄山脉东段的一体构成的特殊环境。岩溶环境系统由可溶岩及其风部分,最高峰风吹岭海拔2251m,保护区面积4412化残余的土壤、岩溶形态、岩溶地区的地表和地下km,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相对

4、高差达1300~1500[24]水空气层、岩溶水、岩溶生物群落五个基本系统组m。碧潭泉位于金佛山西坡海拔约800m处,泉域[1]成,其中土壤在岩溶作用与岩溶生态系统中扮演附近年平均气温为16.6℃,年平均降雨量1286.5[2-7]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mm,大气降水为泉域的主要补给源,雨季主要集[8-9]对碳酸盐岩溶蚀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前人研中在每年的5~10月份;泉域内植被发育,主要为常究岩溶作用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对比,如不同地绿阔叶乔木林及次灌丛。水房泉位于金佛山山顶海质背景、气候与水文条件

5、下岩溶作用强度及其差拔约2010m处,泉域附近年平均气温为8.2,℃年平[10-11]异;或总结特定岩溶区内CO2浓度的时空变化均降水量1434.5mm,降水在12月至次年的3月以[12-15]规律及其对岩溶作用的驱动;或从碳循环角度降雪的形式出现,大气降水(雪)为泉域的主要补给[16-19]研究岩溶作用对大气CO2汇的贡献;从不同土源;泉域内植被发育,主要为成片的竹林及稀疏的地利用方式产生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角度分析岩溶灌丛和乔木。根据土壤剖面的理化性质试验结果,作用的研究很少。岩溶环境被视为与沙漠边缘一样两泉区测试点

6、岩溶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高达[20]-1的脆弱生态环境,岩溶过程和岩溶作用可以用岩49.9916g·kg,测试点中有机碳最高相对含量达溶溶蚀速率来定量表示,本文从亚高山不同土地利18.0%且绝大多数土壤测试剖面超过3%、平均相对用方式下产生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的角度结合土壤CO2的驱动作用,探索测试点雨、旱季溶蚀速率差N异,此文研究对基于岩溶动力系统对环境变化的敏风吹岭[21-22][23]研究区感性及岩溶区土壤及内部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认识基础上的西南岩溶区石漠化治理研究和生态重庆恢复工作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南

7、川1研究区概况与试验方法1.1研究区概况金佛山自然保护区(N28o50′~29o20′,E107o~图1研究区地理位置图oFig.1Locationmapofthestudyarea10720′)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黔交接地带、重庆市基金项目:中国科技部攻关项目(2006BAC01A16)作者简介:王冬银(1981年生),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岩溶环境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E-mail:dongdongwang520@sina.com.cn*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9-09-14王冬银等: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8、下雨季、旱季岩溶作用研究2367[25]13含量超过5.0%。据潘根兴对桂林实验场C特征获得6个测试点雨、旱季的单位面积溶蚀量、绝对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为土壤CO2的主要来源,土溶蚀量及年均单位面积溶蚀量。-壤CO2又为岩溶泉HCO3不容忽视的重要来源,金佛2试验结果山两泉域土壤剖面有高碳的特性,其岩溶作用的碳2.1两泉区雨、旱季石灰岩溶蚀速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