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唐代复仇型态的省察与诠释

先秦至唐代复仇型态的省察与诠释

ID:36722794

大小:1.45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5-14

先秦至唐代复仇型态的省察与诠释_第1页
先秦至唐代复仇型态的省察与诠释_第2页
先秦至唐代复仇型态的省察与诠释_第3页
先秦至唐代复仇型态的省察与诠释_第4页
先秦至唐代复仇型态的省察与诠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至唐代复仇型态的省察与诠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與哲第十八期2011年06月頁1~62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先秦至唐代復仇型態的省察與詮釋李隆獻[摘要]本文略依復仇事件發展的六階段,述論先秦至唐代復仇型態的諸面向:一、就復仇動機言,概以「血緣復仇」為主,尤以「為父復仇」居多。此一現象充分顯示傳統社會「父仇不共戴天」的特質;至於「為君復仇」則主要繫於彼此「恩義」而非君臣「名分」,故真正為君復仇的事例並不多見。二、就復仇對象言,一般皆以仇人本身為主,有時也會轉移到仇人親屬,更甚者則形成滅族行動;唯後者頗為少見,可見此一時期已脫離原始社會的復仇型態。三

2、、就復仇方式言,在可能情況下,概以能「手刃仇人」為優先,但也會因復仇者的條件,如年齡、財力、性別、社會地位,或父母是否在世等而做調整。四、地方官吏對復仇的態度:史傳所載復仇案例,地方官吏大都同情或縱放復仇者,但若仔細考察,「依法正刑」實為歷代地方官吏處理復仇案的正常方式。五、中央政府對復仇的態度:歷代帝皇對復仇案的態度隨著時代需求、個人情感等因素而異;因復仇適用「殺人律」,地方官吏原可依法論處,故中央政府若主動介入則以寬宥為多,唯亦因時空因素而有所不同。六、時人/史傳對復仇的評價:因復仇在傳統社會備受肯

3、定,故時人與史傳對復仇行為亦多肯定、讚揚;唯若未能慮及父母尚須奉養,或動機不純,或僅為復一己之私怨而強行復仇,則即使一時之間受到時人的肯定,仍將遭到學者的檢討、批判。關鍵詞:復仇、復仇觀、中古、倫理、禮/法衝突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收稿日期:2011年5月20日,審查通過日期:2011年6月13日2文與哲.第十八期一、前言:研究資料與研究範疇「復仇觀」堪稱重要的文化概念,影響中國/世界文化、社會至為深遠。傳統復仇觀的相關文獻,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一、先秦漢初經傳:此類文獻屬原始資料,提供復仇論述的

4、理論根據與正當性,後世有關復仇的相關論述,大致由此衍生而來。掌握此類文獻,既可了解復仇理論的核心觀念,亦有助於掌握復仇1觀的實際影響。二、歷代正史:此類文獻自《史記》至《明史》,往往涉及復仇行動及其相關處理程序,乃考察復仇觀/復仇行為與朝廷當局實際處理情形的重要2依據。三、先秦兩漢諸子:此類文獻記述或異於經傳。透過詳細比較,可知同一事例可因敘事者與文獻性質的差異,而呈現不同的面貌。四、歷代經生對經傳的詮解:歷代經生詮解先秦漢初經傳時,往往針對復仇觀展開論述,其中不乏見解3獨特者,且可藉此了解歷代復仇觀與

5、學術思想的嬗變略況。五、歷代儒士關於復仇觀的論述:此類文獻多收錄於個人文集,雖蒐輯匪易,但對研究復仇的相關課4題,亦頗有釐清、詮解之功。六、鬼靈事例:傳統復仇觀,先秦時期已然成形,且此種觀念,往往以某種文化型態展現,如透過鬼靈故事/冥界小說幽微地傳達5出復仇觀。透過此一類型資料的梳理、詮解,可以展現復仇的不同文化樣貌。七、近代判牘、判例:此類文獻主要以宋元明清四朝為主。宋代以降,文獻流傳漸多,1可參拙撰:〈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以《春秋》三傳為重心〉,《臺大中文學報》第22期(2005年6月),頁99-1

6、50;〈兩漢復仇風氣與《公羊》復仇理論關係探究〉,《臺大中文學報》第27期(2007年12月),頁71-122。2可參拙撰:〈兩漢魏晉南北朝復仇與法律互涉的省察與詮釋〉,《臺大文史哲學報》第68期(2008年5月),頁39-78;〈隋唐時期復仇與法律互涉的省察與詮釋〉,《成大中文學報》第20期(2008年4月),頁79-110。3可參拙撰:〈宋代經生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臺大中文學報》第31期(2009年12月),頁147-196;〈元明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第一屆『中華經學』國際暨第三屆全國經學學

7、術討論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主辦,2010年10月30日;〈清代學者「禮書」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第三屆經學會議」(臺灣大學文學院主辦),2011年3月18日;〈清代學者「《春秋》三傳」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待刊。4可參拙撰:〈宋代儒士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孔德成先生學術與薪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印,2009年12月),頁369-394。5可參拙撰:〈先秦至唐代鬼靈復仇事例的省察與詮釋〉,《文與哲》第16期(2010年6月),139-202。先秦至唐代復

8、仇型態的省察與詮釋3部分官吏往往於其文集中,留下相關案件的判牘、判例,其中頗有涉及復仇者。6考察此類文獻,有助於釐清當時復仇與法律互涉的實際情形。八、近代方志:此類文獻以明清為主。宋代以降,正史已少見復仇的相關記載;方志資料豐富,正可補正史之不足,據以覘知近代民間的復仇觀、復仇現象,並與經傳、史書,乃7至鬼靈復仇事例作比較,略知各資料之間復仇觀/復仇現象的異同。筆者近年來不揣淺陋,陸續對歷代復仇觀進行系列討論;唯大抵集中於論析復仇/復仇觀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