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范永升辨治白塞氏病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范永升辨治白塞氏病经验作者:沈俊晔,谢志军,范永升【关键词】名医经验;范永升;白塞氏病;狐惑病;甘草泻心汤白塞氏病,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syndrome,BS),类似于中医学之“狐惑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多系统疾病。因其以口腔和(或)外阴溃疡、眼部病变最为常见,故又称“口眼生殖器三联征”,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反复发作。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采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有疗效,但长期服用有明显不良反应,且易复发。导师范永升教授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学验
2、俱丰。笔者有幸从师并侍诊于左右,受益匪浅,今将范师诊治白塞氏病经验介绍于下,以飨同道。 1通古博今,阐明病因病机 汉代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6对其症状及治法、方药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时至今日仍有临床指导意义。古代医家认为狐惑的病因为伤寒之后,余热未尽,湿热邪毒内蕴所致。范师融汇古今文献并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对白塞氏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新的探讨,
3、认为与饮食辛辣肥甘、感受湿邪、情绪不遂等因素有关,而湿之为患在本病的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湿为阴邪,易阻碍气机,其性重浊粘腻,来去徐缓,病势缠绵,一旦侵犯人体,深入脏腑,隐匿经隧,化为湿毒,则伺机作变,故其病缠绵反复。而湿邪致病,又有内外之分。外湿为六淫之一,内湿多因饮食不节,如恣食生冷、肥甘,或饥饱失常,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津液不得转输,停聚而生。不论内湿与外湿,一旦存留体内,每逢阴虚津亏之人,其形瘦而内火易动,久必化热,或遇脏腑积热火盛者,湿亦从热化,成为湿热之证。湿热之邪内蕴成毒,必然首犯中焦,困遏脾胃。因脾为阴土,属后天之本,喜燥恶湿,湿盛则困脾,胃
4、喜润恶燥,热盛则伤胃,湿热蕴遏交蒸,土壅木郁,势必导致肝之疏泄失司,热毒瘀郁于肝,湿毒内蕴脾胃,表现“肝热脾湿”之候,久则肝脾两伤,或病及诸脏。因此,本病与肝脾的关系密切。湿热毒邪内蕴脾胃,浸渍肝经,或内伤七情,肝郁失达,以致肝热脾湿相互为患,循经上蒸,则见口腔、咽部生疮,溃烂不愈,甚则目赤如鸠眼;或流注关节经络,则关节肿痛;循经下注二阴,则见生殖器、尿道口、肛周等处糜烂。又因其缠绵反复,日久又变证繁多,病势深入,而现阴虚、血瘀、血热甚或动血等变证。 2把握病机,辨证施治6 2.1巧用经方,泄中焦湿热范师对本病善用甘草泻心汤加减化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5、》中用此方治疗“狐惑病”,是为“泻心下之火”,即胃火。白塞氏病乃湿热蕴结成毒于中焦,湿热毒邪循经熏蒸所致,因此,拟甘草泻心汤为主方对证治疗白塞氏病泄中焦热毒,取效甚验。范师认为,此方应重用生甘草,甘草生用偏凉能清热解毒,又能调和药性,解百药毒,与寒药同用可缓其寒,使之泄而不峻;《伤寒方论》中论甘草泻心汤:“甘草能调中,且生用能去虚热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机能。用黄连、黄芩苦寒降泄以除其热;干姜、半夏辛燥化湿;大枣甘温益气以补其虚。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和中解毒之功。 2.2化裁经方,灵活用药6 苦参乃仲
6、景治狐惑病蚀于下部的熏洗方药,一般畏其味苦难服,嫌其峻烈,而多外用少入煎剂。但毒疮恶癞非此莫除,其清热燥湿之功与黄芩、黄连相似,但其味苦更甚,性燥愈烈,力达诸窍,较之芩、连更胜一筹。范师认为如认证准确,内服亦佳,对于湿热毒邪尤重的患者,在泻心汤基础上加入苦参,收效甚捷,诚为治狐惑之要药也。蚤休味苦,性微寒,为治蛇毒常用药[1]。其解毒消肿力强,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化脓性球菌的抑制优于黄连。皂角刺味辛,性温,功用消肿排脓、祛风杀虫,用于痈疽疮毒及皮癣,范师用其燥湿排脓[1]。佛手味辛、苦,性温,功能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其有效成分佛手多糖对多环节免疫功能有明显促
7、进作用,可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1]。蒲公英味苦,性寒,功用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为治乳痈要药。蒲公英有广泛的抑菌作用,尚有利胆、保肝、抗内毒素作用,体外试验提示其有激发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1]。青蒿味苦,性寒,功用清虚热、截疟。有抗炎作用,青蒿素、青蒿琥酯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1]。《神农本草经》谓积雪草“味苦,性寒,主大热、浸淫……”其主要成分积雪草总苷具有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对上皮细胞有激活作用;对结缔组织的基质和纤维成分均有抑制作用,并能改善血液循环及免疫功能[1]。范师以经方甘草泻心汤
8、为基础加以上药物,构成其治疗白塞氏病的基本方。 2.3随症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