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TA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诊断中的应用

MRTA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诊断中的应用

ID:36701158

大小:3.93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5-10

MRTA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诊断中的应用_第1页
MRTA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诊断中的应用_第2页
MRTA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诊断中的应用_第3页
MRTA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诊断中的应用_第4页
MRTA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诊断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MRTA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诊断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MRTA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诊断中的应用背景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是一组相应颅神经过度兴奋,功能异常的疾病。继发性与原发性。继发性多由于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直接压迫相应颅神经引起。原发性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肯定。目前认为其最常见病因是由于相应颅神经REZ段受搏动性血管压迫,造成局部神经脱髓鞘,导致神经纤维接触传导过度兴奋。MRTA的应用常规MR的局限性常规MRI对神经血管压迫显示率很低,仅为10%~53%。多为较粗大的动脉显示,小血管无法直接分辨。特别是小脑前下动脉(AICA)、小脑后下动脉(PIC

2、A)及其分支等一些相对较细小的责任血管。MRTA的优点运用三维时飞效应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技术增加了血流和静态组织间的对比度,提高了血管压迫神经阳性符合率。多方位薄层成像判断颅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可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实现椎基底动脉系统成像,有助了解责任血管的来源与行径。检查方法3D-TOF血管成像采用具有非常短TR的梯度回波序列,由于TR短,静态组织在没有充分弛豫时就接受到下一个脉冲的激励,在脉冲的反复作用下,其纵向磁化矢量越来越小而达到饱和,信号被衰减。对于成像容积以外的血流,因为

3、开始没有接受脉冲激励而处于完全弛豫状态,当该血流进入成像容积内时才被激励而产生较强的信号。3D-TOF成像中,脑脊液呈低信号,脑池段三叉神经根呈等信号,邻近血管影为高信号。MRTA检查中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的判断标准:①推移:神经与相邻血管接触点局部神经有明显压迹或受压移位。②明确接触:神经与相邻血管接触点的神经与血管之间未见明确间隙存在,但三叉神经走行正常。③可疑接触:神经与相邻血管可疑接触点的神经与血管间可见微小间隙,但小于该血管直径。④无接触:神经与相邻血管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该血管直径或神经邻近无血管显示M

4、RTA的局限性三叉神经根及面听神经邻近的小血管袢环绕神经走行,MRTA成像时可造成假阳性少数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是由于静脉压迫所致,MRTA成像对静脉通常不显示,可以出现假阴性MRTA在判断是否有神经血管接触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因素。病例1男61岁右眶上反复发作电击样疼痛6年。临床诊断:右三叉神经痛(Ⅰ支)MRTA三叉神经责任血管三叉神经责任血管小脑上动脉位于三叉神经腹侧,可见微小间隙小于血管直径MIP重建椎基底动脉,显示责任血管来源责任血管术中所见锐性剥离蛛网膜,显露三叉神经,见小脑上动脉形成血管攀位于

5、三叉神经腹侧,三叉神经明显遂动脉搏动。病例2女47岁反复发作左侧面部肌肉抽搐20余天,加剧2天。临床诊断:原发性左侧面肌抽搐。面神经责任血管面神经责任血管左椎动脉紧贴面神经REZ段MIP重建显示迂曲的左侧椎动脉术中所见蛛网膜增厚,找到并证实面听神经,见左椎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分别从面神经靠近脑干侧的外侧、内侧压迫面听神经。男62岁双下颌部反复电击样疼痛18年,加重2月。临床诊断:右侧三叉神经痛(Ⅲ支)。病例3三叉神经责任血管三叉神经责任血管术中所见于三叉神经根部见血管卡压,可见小脑前下动脉与三叉神经轻度粘连,有运

6、动支上方穿入,从感觉支上方穿出,松解小脑前下动脉与三叉神经粘连。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