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PPT课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课件

ID:36700140

大小:1.48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5-10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课件_第1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课件_第2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课件_第3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课件_第4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外工艺美术史——伞博物馆 调研报告一、中国伞的起源伞的起源是一个目前尚不清晰说明的问题在古代中国,有多种关于伞的传说与文献,也有一些可供我们探索的考古材料。虽然这些材料尚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却能开启我们无限的想象。我们将具有猜测性的观点展示在这里,让观众朋友们自己做出判断。或许有一天,正是您的观点,解开了中国伞起源之谜,并成为大家认可的定论。荷叶的启示在生活中,当我们突遇下雨,很自然地会用大片的树叶放在头顶挡雨,一种朴素的看法认为,伞正是受到此类事件启发而发明的。在民间传说中,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在4000年前,一位儿童头顶一片大荷叶,冒雨行走,雨珠从凸面的荷叶斜边滚下,

2、启发人们发明了伞;另一种说法指出,3000多年前周武王带兵打仗时遇暑热,路过荷塘时士兵们摘荷叶遮挡灼热的阳光,有士兵说,如果随时都能带着荷叶就好了。这句话触动了周武王,他命令工匠加以研制,于是发明了伞。带长柄的斗笠一些古代文献记载,伞是在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笠是一种用竹篾与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史记·五帝本纪》就有“舜戴雨笠”之说,徐广注《史记》时写道,“笠有长柄者谓之簦”。唐代颜师古注《急就篇》时有更详细的说明;“簦,笠,皆所以御雨也。大耳有把,手执以行。谓之簦,小而无把,首戴以行,谓之笠”。如此看来,簦就是安装了手柄的大笠,除了材料和收放功能外,其形制与

3、伞并无多大的区别。庄严地华盖从历史的角度看,最初用于遮阳避雨的是一种不能开合的工具,名叫盖。相传它最初出现在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中。时值春末夏初,风卷尘扬,烈日炎炎,黄帝命人在战车上撑起“华盖”来遮住阳光,挡住风沙,好看清对方的阵势。后来,黄帝获胜了,人们以为是“华盖”保佑的结果,视其为荣誉和权力的象征。华盖是由一顶圆形布盖子下边支着一根长棍构成,不能收拢也不能伸展。伞正是在此基础上发明的。古老的车伞从考古资料看,与我们今天的伞最接近的,是一种战车上的车篷。所以有人认为伞起源于车伞。战国时期的车伞与后世的伞非常相似,但尚无伞斗,伞弓(即伞骨)直接插入伞柄上端的盖斗中,环盖斗凿出楔形榫眼用于

4、安装伞弓,车伞的体量较大。骨架主要材料为木,漆,青铜,伞面材料不可考,可能是绸,布或兽皮。二、油纸伞与油布伞汉代以前的伞尺寸较大,伞面可能是用丝帛以及鸟类的羽毛编织而成,因为价格昂贵,主要流行于上流社会。到了汉代,随着纸的发明,情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纸被用作伞面后,伞成为人们能够消费的用具。开始于日常生活发生密切的关系。纸伞表面涂上一层桐油以增强避水性,称为油纸伞,具有良好的避雨性能。棉纺业兴起后,以棉布为伞面材料的油布伞也出现了。它比油纸伞更加坚固持久,价格较高,还是颇受欢迎。进入近代,传统伞业受到现代伞业猛烈冲击,一种具有明确审美功能的工艺伞发展起来。它在给人们带来美得享受的同时

5、,也带着一丝怀旧的眷恋。云南荥阳油纸伞相传在腾越城县衙当师爷的郑以公向西街的张姓和周姓两位制伞师傅学艺,并将学到的手艺带回家乡,代代相传,所生产的油纸伞供应整个滇西市场。大约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油纸伞曾成为荥阳村农民的主要副业,产品分大、二、小号三种。荥阳村制作的花纸伞做工精细,色彩鲜艳、式样美观,一度热销保山、大理、昆明等地。1965年后小油伞停产,仅有少量大油纸伞出售。进入21世纪,当地纸伞业再度引起注意,开始恢复小花伞的生产。福建福州油纸伞福州的纸伞制作相传唐五代时期由开闽王王审知从江浙一带引进。最初的形制为直柄式,伞身粗大,但经久耐用。经宋元、明数百年的发展,福州纸伞质量有很

6、大提高。清乾年间,福州雨伞的出口量仅次于布匹,瓷器,居第三位。晚清至民初,福州府全城伞店大小共三百家,规模较大的有“杨常利”和“富贵”,中等规模的有陈世泰、林新利、潘忠明、长利炳、张兴泰、一团和、陈天利、张泉发、潘赏和等十余家,小户约两百多家。台湾原乡缘纸伞随着一些客家人迁往台湾定居,油纸伞在台湾亦有所发展。油纸伞除了挡阳遮雨外,也是婚假中不可或缺的礼物。台湾美浓至今保留油纸伞制作浙江余杭油纸伞余杭油纸伞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董文远九房开设的伞店。产品主要包括渔船伞、文明伞等。由于品质精良,经久耐用,深受人们欢迎。一些外地香客途经余杭时甚至会在半夜叩门购伞,作为礼物送

7、给家乡的亲友。随着现代伞的出现,余杭油纸伞逐渐被淘汰。生产技艺亦濒临失传。21世纪初,在社会重视非物质文化的背景下,人们又成功恢复传统油纸伞的制作。江西婺源甲路油纸伞相传宋代,江西婺源甲路村人根据丞相马庭岚从京城带回的油纸伞进行仿制。并不断改进工艺,世代相传,使甲路村成为油纸伞的重要产地之一。甲路油纸伞美观大方,坚固轻巧,在民间有良好的口碑。相传清帝康熙微服在婺源看徽剧时突然下雨,前排观众撑伞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有顽童向前排观众投石,石子击中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