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695823
大小:17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13
《青海省三江源区及青海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查勘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青海省三江源区及青海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查勘计划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青海省水利厅2009年7月-1-目录1项目背景11.1青海湖流域11.2三江源区22查勘目的23查勘内容33.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33.2生态环境调查33.3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33.4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监督及生态环境监测系统33.5水资源管理43.6水资源质量监测及调查43.7走访单位及部门54查勘范围54.1青海湖流域54.2三江源区65查勘人员安排75.1青海湖流域75.2三江源区76查勘行程计划表86.1青海湖流域86.2三江源区97收集资料清单10-7-1项目背景1.
2、1青海湖流域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青海湖流域四周高耸的山地、湖区巨大的水体、环湖繁茂的植被,对抗拒西部荒漠化向东侵袭河湟谷地起到了天然屏障作用。青海湖流域具有丰富、特有的生物资源,是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基因库。流域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35种,占全国的32.3%。在青海湖流域分布着中国特有种子植物有6属6种,在青海湖湿地栖息繁衍的鸟类有164种,约30万只。因此,青海湖流域被誉为“高原生物基因库”,被奉为“母亲湖”。青海湖湿地是我国首批列入国际湿地名录的7大重要湿地之一,包括湖滨沼泽和河源沼泽,总面积0.
3、28万km2,占流域陆地总面积的9.3%。青海湖湿地既是流域内主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青海湖水体的绿色生态屏障。保护好青海湖流域的湿地,对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青海湖流域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全球气候变化敏感、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气候渐趋干旱,特别是人类活动加剧改变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补给下垫面条件,青海湖流域水资源形势发生显著变化,加之水资源监测不到位、管理落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青海湖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及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1975年,青海省就建
4、立了青海湖保护区,1997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实施了一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12-为了适应青海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形势的变化,改善青海湖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根据2008年《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水利部要求,编制《青海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为保持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青海湖自身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提供基础支撑。2009年4月水利部批复了任务书,要求抓紧开展青海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1.2三江源区青海省三江源区是长江、黄河、澜
5、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近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三江源区的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均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源头区产水量下降等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等三大流域的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三江源区严峻的形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2005年2月国务院审议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部分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陆续得到实施。但由于批复的规划中自然保护区总
6、面积为15.23万km2,仅占三江源区面积的一半左右。为实现三江源区的水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遏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根据国务院和水利部安排,决定开展青海省三江源区水资源综合规划。2009年4月份,水利部批复《青海省三江源区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要求尽快开展三江源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2查勘目的-12-本次查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走访有关单位和部门,并结合典型调研和实地查看,了解青海湖流域及三江源区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状况及存在问题,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监督及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等
7、;通过与地方有关部门座谈,了解可行的解决方案等。3查勘内容3.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1)收集有关水文气象及水资源基本资料。(2)收集有关经济社会、水利工程、供用水量、水质等现状资料。(3)调查有关饮水供水工程、农业灌溉工程、以电代柴的小水电工程、城镇周边沟道治理工程、移民安置工程等。(4)了解当地政府对水资源利用管理的有关规划及设想等。3.2生态环境调查(1)选择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的典型区域,进行典型调查,了解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及分布情况等。(2)调查现有治理工程措施,了解各类措施的治理效果等。(3)收集和了解有关生态环境治理的规划方案及设想等。
8、3.3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1)到有关水文站进行调研,了解水文监测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