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少教多学

如何做到少教多学

ID:36694271

大小:17.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3

如何做到少教多学_第1页
如何做到少教多学_第2页
如何做到少教多学_第3页
如何做到少教多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做到少教多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做到少教多学一、对“少教多学”理念的基本认识“少教多学”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理念。远在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说:“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从此“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被明确提出。其实与这一理念类似的观点早已有之。不论是孔子的“举一反三”、“温故知新”,还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与其有着一致性。而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则更好地诠释了“少教多学”的理念。那么怎么来认识这一理念呢?我想我们应该明确以下几点认识:“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育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

2、(该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动构建的)、双主理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及我们现在提出的新课程理念是极其相似的,甚至可以说本质是一样的。“少教多学”作为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是对传统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一次颠覆。它标志着我们传统教学思想的转移,即从原先的以教为主,转向新课改以后的以学为主。“少教多学”作为课堂教学运用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就是要求教师重新审视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指导,确定通过教哪些最基本的东西,让学生“学会”,并具备一定的能力,即“会学”。二、构建“少教多学”课堂的意义1、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

3、效性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进行了十年,但整体而言,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课堂上“多教少学”“满堂灌”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在这种情况下,课堂往往死气沉沉,毫无活力可言。清华大学冯克勤教授曾批评当前教育说:“目前中小学教育的最大‘功绩’是用成千上万个愚蠢的作业题让学生(不是全部)讨厌科学,不会提问题也不会思考”。要想改变这种窘境,“少教多学”就是一剂良药。“少教多学”就是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尊重与关怀;

4、就是要给学生充分的发现和质疑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更广阔的实践和展示的舞台;就是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和限制,真正实行“以学生为主体”,解放学生的学习“生产力”。唯有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被激发,课堂的活力才会被激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被迅速提高。2、有利于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少教多学”理念的推行,有利于解放教师的手脚,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少教多学”要求教师必须自学各种新知识,而且确保不是略知一二。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努

5、力提高自己的素质、素养,才能真正推行“少教多学”。“少教多学”要求教师要有高效的工作效率和敏锐的洞察力。老师要知道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要能认识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在教学中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生所需要的东西有效地结合起来。“少教多学”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想要实现“少教多学”,教师必须反思怎么来少教,在哪些地方少教,少教到什么程度,多学到什么程度,“少教”与“多学”各有什么有效的方式方法……“少教多学”要求教师参加培训和研讨活动。“少教多学”应该是一个实践、改进、再实践的递进过程。广大教师只有相互交流,相互取经,才能提高理论

6、修养改变教学观念,才能少走弯路。3、有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这种境界其实质就是学生的多学,自主地、主动地学。在这种教学状态下,教师自然不需要霸占课堂,自然不需要包办代替,自然可以“少教”。“少教多学”与新课程标准是不谋而合的:均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上做足了文章,且均与“教”和“学”关系密切;均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均鼓励学生个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少教多学”理念的提出,对于彻底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颇为棘手的问题起到了一定促进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三

7、、构建“少教多学“课堂的策略1、教学主体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把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把学生作为知识传授的客体,或者说是接受对象。“少教多学”的内涵和核心意义是以学习者为根本,为中心,为主体。《学会生存》认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那么怎么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还学生以研读思考权课本首先不应是教本,而应是读本。“少教多学”的课堂应该为学生们提供许多旨在自我愉悦、自我发现、

8、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让学生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