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2015届高三数学期中练习题解析

海淀区2015届高三数学期中练习题解析

ID:36678120

大小:1.69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13

海淀区2015届高三数学期中练习题解析_第1页
海淀区2015届高三数学期中练习题解析_第2页
海淀区2015届高三数学期中练习题解析_第3页
海淀区2015届高三数学期中练习题解析_第4页
海淀区2015届高三数学期中练习题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淀区2015届高三数学期中练习题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2015年海淀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卷解析【试卷结构与特点】本次次海淀区的期中考试范围与往年基本一致,即:集合、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解三角形和数列。1.本次考试的试题结构和高考的试题结构一致,即选择题8个,每题5分,填空题6个,每题5分,解答题6个,其中4题13分,另外两题14分(高考中14分的题目为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本次期中并未涉及这两个知识内容)。2.试卷总体难度与去年类似,但是难易程度的分布与去年期中考试不同,更类似于2014年的高考真题的难度分布,即常规基本问题的难度下降,产生了很多“送分题”

2、;但是中档问题考核方向不变,但是考核方法有所改变,增强了知识方法之间的综合和深入理解知识后的灵活视同;对于难题而言,从命题和设问的角度可以看出,依旧本着考察数学思想、思维方法的方向,同时鼓励归纳猜想的特征依旧在其中,想完成问题,需要对概念和方法有明确的认识,而不是简单记忆。值得注意的是,第8题和第14题的题目难度有所下降,同时,第20题也与往常不同,并不是以组合数学为核心的问题,而变成了函数和不等式的综合考核,但思维方式类似。3.由于具备以上特征,本次考试相比之前的考试具有了更好的区分度,靠着对于题目“熟悉”才能入手的考生无法在此次

3、考核中获得较高的分数,更加强调了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以及方法背后隐含的数学思想。通过以上分析,高三的数学复习,题海战术与高考的要求是相违背的,是一种低效的复习方式。应在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上多下工夫,思考和总结与做题并重,特别是要注重对重要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和体会。【试卷分析】一、选择题部分1.设集合,,则()A.B.C.D.【分析】本题考查集合的表示与运算,难度不大,掌握表示方法、了解运算概念即可解决。集合的核心考察主要就集中在集合的表示和运算上,常与基本的解不等式结合考察;同时还要强调,集合作为基本的数学语言,考生应该注意

4、掌握,可以读懂用集合语言表述的答案,同时也可以灵活使用集合语言表述数学问题。【解】C.,,通过数轴表示可知,两个集合的公共部分为,即,故选C.2.已知向量,,若,则()A.B.C.D.【分析】本题考察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坐标表示下的点乘运算(,,),考核难度较低,属于基本的运算方法的考核。对于这部分的考核,考生需要注意,向量的坐标表示和基本运算属于常规的运算工具,考生应该把重点放在这种运算的应用上,结合应用之后的向量问题的难度较大,而且重点的难度不在于向量,多在基本的代数运算,可以参考2013年重庆高考第10题。【解】D.根据平面向

5、量坐标下的运算法则,可知,求解方程可以得到,故选D.3.若等比数列满足,且公比,则()A.B.C.D.【分析】本题考察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难度不大,但入手角度较多。对于做题经验较为丰富的同学,可以选择猜想实验,即可以轻松发现本题的数列通项为,可以直接求得答案;或者使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去解决,这是一种经典的“对应项”问题,即与对应,与对应,则加和可以公比推导;亦或者使用等差等比数列中最基本的“基本量法”建立关于基本量和的方程,求解基本量取处理问题。【解】C.方法一:根据观察,数列可以为,即,那么,故选C.方法二:对于,又,则,故选C.方

6、法三:对于,解方程可得,,那么通项,可知,,则,故选C.4.要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将函数的图象()A.向左平移个单位B.向左平移个单位C.向右平移个单位D.向右平移个单位【分析】本题考察三角函数的图象变化的基本方法,难度中等,但是包含很多细节,容易导致考生失误,常见的关注点有如下三点:(1)在自变量前存在系数时,要注意平移的大小,平移是针对于的变化,而不是函数内部整体;(2)关注两个图象关系,哪个是原始的函数图象,哪个是变化后的函数图像,避免审题失误;(3)关注变化前后图象的函数名,若问题是从变为(或反之),要注意应先利用诱导公式变

7、名后,再利用图象变化原则进行变化。【解】B.首先分析哪个是原始函数,本题中,原始函数为,要将其变化为,明显是利用替换,再根据“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应该向左平移个单位,故选B.5.设,,,则()A.B.C.D.【分析】本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考核方法,即数大小的比较,这类型问题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1)利用函数单调性解决数的大小比较;(2)利用对数指数函数的函数值的大小,与“分界点”进行比较,得到结论。本题则需要使用方法(2),使用十分常规的“分界点”0和1,。这类型问题在近些年趋向于复杂,不单单只考核对数和指数,又是还会结合一些特殊的

8、三角函数,例如,等;另外,也会出现一些不是0和1的“分界点”,如判断和的大小时,选择分界点才可以做出()。【解】B.对于,则;对于,则;对于,则,那么可得,那么,故选B.6.设,则“且”是“”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