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课件4

《七律·长征》课件4

ID:36661061

大小:37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10

《七律·长征》课件4_第1页
《七律·长征》课件4_第2页
《七律·长征》课件4_第3页
《七律·长征》课件4_第4页
《七律·长征》课件4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律·长征》课件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文学知识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律诗格律较严,偶句要压韵,颔、颈两联要对仗/对偶(即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相互成对)。字词检测注音逶迤岷山困难,难能可贵磅礴横竖苦难,难兄难弟磅秤蛮横乌蒙,蒙昧,蒙混过关更加尽管蒙骗,欺上蒙下更新尽心内蒙古组词崖岷涯泯睚释义逶迤磅礴走泥丸开颜等闲腾细浪云崖长征背

2、景知识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我军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跋涉千山万水,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

3、篇。赏析这首诗写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红军战士又是如何对待这些艰难险阻的?全诗歌颂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1.从颔联起,诗人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诗人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真实而又典型的反映了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千难万险。2.红军战士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后的“更喜”。3.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诗人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合在一起说,自相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其实是一种反衬手法。作者写山岭,实侧是写红军。五

4、岭“逶迤”渲染山的绵延不断;乌蒙“磅礴”形容其巍峨高大。但它们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细浪”、“泥丸”,极言其小,以小衬大,突出表现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英雄气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你是如何理解的?一个“暖”字,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暖气蒸腾的情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后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字与“暖”字相对照,表现了红军征服“万水”途中所战胜的异乎寻常的艰难险阻,突出了红军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作者在诗中特意提到了“三军”,它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但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

5、未越过岷山。为什么”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的运用,充分表现了毛泽东对红军对红军二、四方面军的殷切希望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请你用”图”的表述形式概括一下颔联、颈联、尾联中展现的红军征服困难的场景。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这些片段和场景作为代表如实、概括、形象地体现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雄壮举。再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