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655614
大小:328.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5-10
《《儿童心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心理学---社会的和情感的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班级:11五年制学前2班制作:郑倪虹姚佳玲姚昳赟王赛飞目录演化争论的问题社会化演化制作:郑倪虹演化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在感知运动阶段期间,只有当儿童直接接触到某一事物时,它才能对儿童具有情感的意义。如果把这事物短暂地隔离,他仍然想起它,但经较长时间隔离后,就不再能唤起回忆。但是随着心理表象的产生,记忆的唤起,以及象征性游戏和语言的出现,引
2、起情感的事物本身即使不在当前时,仍能栩栩如生地引起情感。这一系列新现象的显露,在年约三岁时达到了高峰,彪勒称它为“对抗性的危机”。它的标志是,儿童具有自作主张和独立自主的需要,对年长者具有各式各样的争辩和反抗,以及“恋母情结”等等。“对抗性的危机”不是儿童在8岁时出现的自己支配所表明的那些特征,即指儿童在7、8岁时把自己安置于规则之中,使自己服从这些规则,或是通过自主地完成这些规则,以取得同伴间的合作。争论的问题------社会的制作:姚佳玲“社会的”认知情感儿童间、儿童与成人间的相互社会化道德情感的源泉儿童和
3、成人的关系,是文化教育、语言传递的源泉观点一彪勒,格林鲍姆等观点二皮亚杰等作家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表现出最大量的社会化相互作用,以后由最初的相互依赖退却、解放获得个性化人格。争论:七岁前最初发现的社会性的相互依赖是最小量的社会化,这个时期的社会化相互依赖尚未充分构成。皮亚杰:儿童的社会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渐进的发展过程。7岁以前的前运算阶段,儿童彼此之间交往不多,依赖不强,社会交流还没有达到互相协作的水平。而7岁以后的具体运算阶段,儿童随着年龄的长其活动和交往的范围扩大,建立了具有互相协作性质的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
4、系,自我也就更为社会化了。社会化制作者:姚昳赟(一)、有规则的游戏有规则游戏是指为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因成人参与而传递下来为幼年儿童所独创如:玩弹子戏(玩耍的需要,独占性的“特有的游戏”)分类如两个孩子正在娃娃家角落用橡皮泥做汉堡,一个老师对他们的游戏观察了几分钟,被孩子邀请参加游戏——孩子甲:您想来个汉堡吗?老师:好吧,我要一个。孩子甲:这儿有个大的。(给老师一块儿饼状的橡皮泥)老师:谢谢你!这个看上去很不错。孩子乙:来点芥末。老师:谢谢。你们有番茄酱吗?孩子甲:有。唐纳德,
5、给她点。孩子乙:这是蕃茄酱。(给老师一块小积木)老师:谢谢。我怎样才能把盖子取下来呢?孩子乙:这里,我来教你。(装作旋“瓶子”的盖子)老师:太感谢了!(假装给汉堡涂上番茄酱)孩子甲:怎么样?老师:很鲜。孩子乙:我的也很好吃!例子:比赛开始时,大家各显神通,蹲着、趴着,站着,姿势可是各有不同呢!但是,弹子拿在手上的位置基本上都是相同姿势,就是将食指和中指弯曲,中指朝里,食指向外,然后用食指、中指第一节指弯和拇指中间的指节骨夹住弹珠,然后用拇指中间的指节骨用力向外拨,弹珠就会直射而出了!例子:体育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
6、活动之一,有意识地进行规则游戏,可让幼儿通过规则游戏从中体验到要想和大家协调一致,不被群体所抛弃,应该相互尊重、控制住自己不符合游戏规则的行为,这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范围内的各种规则,同时,游戏的规则可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教学应用体育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几种方式1、结合言语、神情、动作培养规则意识。2、利用图示表达活动规则。3、利用声音表达规则。(二)、尼尔森R.F.Nielsen实验——不同年龄儿童合作活动他观察了儿童在要求最低限度的合作中的自发活动,并使儿童接受一定的安排;要求
7、每两个儿童一组,合坐在一只极小的桌子旁一起画图,把几支画图的铅笔紧扎在一起,每次只能抽出一支,二人合用一块橡皮等。结果:一、儿童比较有规则地从单独工作向合作发展(儿童没有一定目的,而且是不自觉的)二、在寻找合作方式时一开始就遇到困难,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社会化制作:王赛飞事实上,4到6岁儿童的语言并非在提供信息和询问问题等,而是一个人“独白式”的谈话或是几个人“集体性”的独白”。谈话过程中,每个儿童只对自己讲话,并不听取别人的讲话。自我中心的语言:各心理学家证明:卡茨:在父母和儿童的相互交流中很少有这类自我中心的语言
8、。勒津格:观察到多数儿童在家庭中比在学校中的自我中心语言多些;当儿童与成人在一起时自我中心语言要比儿童自己在一起时多。艾萨克斯:观察到儿童在写作业中自我中心语言比较少,游戏中比较多。总结:自我中心语言的百分比随着环境转移。儿童的讲话是以他的认知能力的水平为基础。从儿童的角度:儿童是为了别人不是为了自己说话。从观察者的角度:儿童仍然是为他自己讲话,因为儿童在同别人接触时还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