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坳陷古潜山油气藏预测研究

珠三坳陷古潜山油气藏预测研究

ID:36653018

大小:407.2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3

珠三坳陷古潜山油气藏预测研究_第1页
珠三坳陷古潜山油气藏预测研究_第2页
珠三坳陷古潜山油气藏预测研究_第3页
珠三坳陷古潜山油气藏预测研究_第4页
珠三坳陷古潜山油气藏预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珠三坳陷古潜山油气藏预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兔兔www.xuetutu.com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8年1o月第30卷第5期JournalofOilandGasTechnology(J.JPI)Oct.2008Vo1.30No,5珠三坳陷古潜山油气藏预测研究姜华,王华,林正良蔡,吕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在边缘海盆地油气研究中,古潜山型油气藏研究相对薄弱,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古潜山油气成藏预测将对边缘海盆地油气勘探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珠三坳陷是一个断裂系统十分发育的箕状断陷盆地,它的形成和演化受到断裂的强烈控制。在坳陷内主干断裂的控制下.坳陷分割为文昌A凹等9个构造单元.

2、其中,文昌A、B、C凹陷为生油凹陷位于文昌C凹西部的古潜山可以得到来自3大生油凹陷的油气供给.具有较好的姥盖拳件.可以发育潜山披覆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2种油气藏类型。[关键词]珠三坳陷;古潜山;油气戍藏[中图分类号]TEl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752(2008)05—0027—05潜山作为深层重要的地质单元,是指被埋于地下的、在盆地接受沉积前就已经形成的古地貌山或构造凸起,在随后的盆地演化中被新地层覆盖埋藏而形成的,是裂谷盆地前最常见和富集油气的一种油气聚集类型。在我国陆相断陷湖盆研究中,古潜山油气藏的识别技术已较为成熟,而在边缘海盆地油气藏研究较少。笔者仅

3、以珠三坳陷C凹西部古潜山油气成藏预测研究为例进行相关领域的探讨。1地质背景及勘探现状珠江口盆地位于中国南海北部大陆架东部近海海域,是一个在前第三系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陆缘拉张型含油气盆地[2。在区域构造单元上,珠三坳陷位于珠江口盆地西部,是珠江口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珠三坳陷可继续划分为9个次级构造单元,其中负向单元有文昌A凹陷、文昌B凹陷、文昌C凹陷、琼海凹陷、阳江A凹陷和阳江B凹陷;正向单元有琼海低凸起、阳江低凸起和阳江地垒(图1),总体为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结构,研究区总面积约3000km。珠三坳陷共发育文昌组、恩平组、珠海组、珠江组和韩江组等地层,其中文昌图1珠江口盆地珠三坳

4、陷主要构造单元概要图[收稿日期]2008一O3—23[基金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03AB13012)。[作者简介]姜华(1977一),男,20O3年大学毕业,博士生,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学兔兔www.xuetutu.com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8年10月组和恩平组是该坳陷两套重要烃源岩(图2)。地层反射层岩性沉积构造演构造系统组界面年龄刮面地层综述环境化段运动第更琼滨紧新海统组T05-q鬻灰色牯土夹粉砂岩、砂岩浅海上万.9O橇新山浅一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造。东新统组、中部夹砂岩、粉砂岩l沙=r1O-550—浅良上粤浅棕灰色粉砂岩与灰

5、色泥辕运中海岩

6、组,粉砂质泥掩互层凝动近T20·10.5海。陷i韩浅灰绿色泥岩、局部夹砂。由新江层,见生物礁滩灰岩组T40阶i·6.5一珠上部灰色泥岩i、下部浅灰系下江统色砂岩、粉砂质泥岩段南组断浅灰色砂岩、粉砂岩夹泥滨T#岩、粉砂质泥岩

7、坳海60一.21.O一l珠浅运渐上海莲浅灰色细、粉砂岩与灰一深海

8、I期古灰色泥、页岩不等厚互层动ll组霸霹簸誉I新T70--30.0-磊一’恩深灰色泥岩河珠琼、上部夹含砾沼统下平砂岩,下部为红棕色砂岩夹泥岩涣运动,局部见煤线近组浅二幕T8O·I35.0·相珠琦始文灰~褐灰色泥岩、上部夹新昌砂岩夹泥岩。局部见煤层中深湖运动统组一幕系神一T9O·49.5

9、—!'.,河神狐古新狐衣~棕红色砂岩、砾岩与流统组棕红色、灰褐色泥岩互层相运动Tg-66.5-前第三系岩圭要套厦岩,阅有侵入、喷发岩图2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地层与构造运动事件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该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经过2O多年的勘探,珠三坳陷及其周缘地区只发现了一批中小型油气田,没有实现重大的突破。寻找控油因素,总结油气分布规律寻找油气聚集有利区带是研究区内油气勘探的核心任务。2文昌C凹西部古潜山油气藏预测2.1古潜山油气成藏探讨。.在文昌A凹、文昌B凹和文昌C凹之间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早期的基底古潜山隆起(图3):地震剖面上前第三系

10、基底表现出杂乱的反射特征,同时可见新生代盖层反射界面向基底面的逐渐超覆和收敛(减薄)。该古潜山在平面上的分布形态从基底三维立体显示(图4)清晰。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需要3个条件:一是油源问题,古潜山本身没有油源,必须借助于能与生油层沟通的不整合面、断面或渗透性岩层使生油层中的油气运移进古潜山储集层;二是储层问题,古潜山的主要储集空间为次生空隙和裂缝双介质系统,特别是遭风化溶蚀形成的古岩溶型溶蚀孔洞是优良的储集空间;三是圈闭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古潜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