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接受史研究-北宋中叶至清代

苏轼词接受史研究-北宋中叶至清代

ID:36644794

大小:1.95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5-13

苏轼词接受史研究-北宋中叶至清代_第1页
苏轼词接受史研究-北宋中叶至清代_第2页
苏轼词接受史研究-北宋中叶至清代_第3页
苏轼词接受史研究-北宋中叶至清代_第4页
苏轼词接受史研究-北宋中叶至清代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词接受史研究-北宋中叶至清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前言苏词在北宋词坛的出现不舍是一匹“黑马”,旋即傲起了当时词人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引发了时人及后人对词体的属性、风格、形式等一系列问题的辩证思考和理论探讨。北宋中叶以降,面对苏词,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贬之者,谓之“句读不葺之诗尔”in褒之者,誉之“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又兼近数年来,对苏轼词的研究多侧重于作品自身的研究,作品与作者观念、心态的关系的研究等,从读者角度研究苏词的系统文章尚有欠缺。现代学者陈文忠曾论:“以自觉的接受史意识对经典作品进行接受史研究,不仅能深化对艺术作品,诗学理论和审美规律的认识而且开拓了一个具有

2、无限潜力和魅力的学术研究领域。’,R1缘此,笔者选定“苏词接受史研究”这一题目,旨在依托中国古典接受文论,借鉴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方法,以历代苏词接受的相关资料为基础,考察接受主体(读者)对苏词的接纳、解读和研究的历史并揭示其规律和原因所在。接受美学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德国兴起的文学研究范式,它以现代阐释学和现象学为理论基础,以读者为中心,研究本文的接受历史和读者对本文的审美反映规律。毋庸回避,接受美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文学背景。然而,我们若撷英咀华,将其延伸应用于苏词研究中,却也能益显其窝意之宽广。接受史是作品在不同阶段经读者解释后所呈现的具体面貌,也就是读者阅读经

3、验的历史。它通常体现为不同时期的接受者,包括普通读者、诗评家及诗人,对作品不断作出的鉴赏、阐释及在创作中的吸收借用等等。苏轼词缺受史就是历代读者对苏词主动选择、具体再创造至重新发现其价值与愈义的动态过程。读者通过对苏词的接受历史性的参与了苏词价值与意义的实现与淘汰过程。墓于此,本文依据接受主体的不同文化背景、接受愈图、接受态度等,从三个方面展开对苏词接受史的研究:以普通读者为主体的鉴赏性接受研究,以词评家为主体的阐释性接受研究,以词人为主体的创作性接受研究.论文只就苏词接受中的重要环节做初步梳理,并就接受历程作现代理论阐释,在客观叙述、评价苏词及苏词现象的基础上,勾

4、勒出同时代和后代人对苏词的接纳、解读和传播的过程。当然,要达到这种理想的学术境界实属不易,还有待于深入艰苦的研究和长期的学术积累。本篇论文只就苏词意义阐释变化和研究接受中的重要环节做初步梳理,并尽力探求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同时对苏词接受的相关文献资料予以简介,以窥见其传播与接受面貌之一斑。基于以上指导思想,笔者开始了“苏轼词接受史研究”这一题目的工作。按时间前后顺序,以朝代更替为划分的依据,大致分为六部分,即北宋、南宋、金元、明、清代及结语部分。苏轼词接受史研究一一北宋中叶至清代(中文摘要)苏词自产生之日起,便被纳入时人的阅读视野,读者从很大程度上决定苏词价值与意义的

5、生成态势。本文依托中国古典接受文论,借鉴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方法,以历代苏词接受的相关资料为基础,考察接受主体(读者)对苏词的接纳、解读和研究的历史及其规律和原因。第一部分,主要论述苏词在北宋的接受过程。北宋是苏词研究与接受的酝酿期。苏轼关于词的“诗化”理论及其词作实践,昭示着词坛发展的新方向。苏词当时如空谷足音,未获得理论上的承认,被目为“别体’,。但客观上引发了人们对词体性、归属、风格、形式等一系列问题的辩证思考和理论探讨,影响深远。作者极力推广,民间盛传,但评家毁多于誉,反映了不同接受对象的不同接受态度。第二部分,主要论述苏词在南宋的接受过程。南宋是苏词研究与接

6、受的发展期。靖康之难击碎了词人的繁华梦,也为时人重新认识接受苏词提供了契机。以辛弃疾为首,众多词人一改词风,学习苏词精神,“诗化”理论得以延续、发展,实现了苏轼研究与接受第一次飞跃,初步形成接受苏词的热潮。按照词体发展的内部规律,婉约一派尚有较大的发展余地,只是时代的影响使得苏词接受得以提前。学苏不当导致粗豪一派的产生,也为姜夔“清空”一派的产生提供了历史性的根源.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南宋中后期,苏轼词逐渐被冷落,苏轼词的接受进入低谷期。第三部分,主要论述苏词在金元的接受过程。与南宋对苏轼词的接受进入发展期相对应,金元则是苏词研究与接受的深化期。不同于江南水乡的北方

7、特殊地域特征及词人特定的心态,使苏词研究与接受盛行一时。以王若虚、元好问等人为核心,迅速形成学习接受苏词精神的高潮,使词坛趋向良性发展状态.苏词研究与接受进一步被张扬、深化。第四部分:主要论述苏词在明代的接受过程。明代是苏词研究与接受的沉潜期。词学观念的倒退及创作状态的混乱,严重影响了苏词研究与接受。究其原因,与明代八股取士、理学盛行、新文体的兴起等诸多方面有关。但是,明代词学研究范围的广泛,为后来之人提供了思想资料和整理成果。加之,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的兴起、提倡个性解放等新的历史因素的出现,使苏词研究与接受在衰落沉潜之中亦不乏可取之处。第五部分:清代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