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视域下的传统堡寨聚落研究

经济技术视域下的传统堡寨聚落研究

ID:36639962

大小:1.44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3

经济技术视域下的传统堡寨聚落研究_第1页
经济技术视域下的传统堡寨聚落研究_第2页
经济技术视域下的传统堡寨聚落研究_第3页
经济技术视域下的传统堡寨聚落研究_第4页
经济技术视域下的传统堡寨聚落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技术视域下的传统堡寨聚落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术论文专刊AJACADEMICARTICALISSUE经济技术视域下的传统堡寨聚落研究THESTUDYOFTRADITIONALFORTSETTLEMENTUNDERTHEECONOMICANDTECHNOLOGICALHORIZON谭立峰TanLifeng摘要/深入研究人口、耕地、资金、筑城技术等经济技术因素对传统堡寨聚落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并以山西灵石、河北蔚县等几处典型堡寨聚落遗存的调查和测绘成果为例加以说明。关键词/聚落堡寨形态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模数制ABSTRACT/Thispaperprovidesathoroughstudyontheinfluenceandrestrictiono

2、feconomicandtechnicalfactors,suchaspopulation,cultivatedland,capital,fortificationtechnologyetc.,onthemorphologyoffortsettlement.Anditisillustratedbytheresultsoftheinvestigationandsurveyofseveraltypicalfortsettlementsremains,suchasLingshiinShanxiandWeiCountyinHebei.KEYWORDS/settlement,fort,morpholog

3、y,economicfactors,technicalfactor,modulussystem堡寨聚落是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必须少占或不占耕地,这直接影响堡寨聚落的选址与建造规模。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堡寨聚落1.2人口增加促使堡寨规模不断扩大形态除了受到地形地貌、水文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在农耕时代,人口因素对堡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社会因素对堡寨聚落的制约比自然因素用。随着聚落人口的增加,堡寨的规模不断扩大。更为复杂,同时社会因素内部各因子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堡寨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式有多种。一类是堡寨在原

4、有基础上对堡寨聚落的形态发生作用。在制约堡寨聚落形态的诸多社会因直接向外扩大。如河北蔚县千字村,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建村,素中,人口、耕地、资金和筑城技术等因素的作用最为首要。属平川区,地势较平坦,有940人,耕地3151亩。在原千字村堡规模不能满足人口增加的要求后,将堡沿北城墙向东扩展,又1人口对堡寨聚落的影响修建了新的堡墙、堡门等设施(图1)。1.1人口增长与耕田的矛盾另一类是脱离原有基础,在周边修建新的堡寨,其中有的村我国古代人口数量呈峰谷式增长趋势,曾出现过4个高峰期。落由于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从而逐渐发展为多堡城镇。如山西第一高峰期是西汉末年,人口突破5000万大关。而后,东汉

5、人的段村,该村位于平遥南10km处,地势南高北低,是一处由6口增加不多,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乱频仍,人口锐减,总数一座堡组成的集镇聚落。这6座堡按修建顺序依次为凤凰堡(旧堡)、直在5000万左右徘徊。第二高峰期出现在南宋时期,到明昌六石头坡堡、南新堡、和熏堡(八角楼堡)、永庆堡(照壁堡)和北新堡。年(1195年),全国人口突破7000万人。后经元、明及清初,人村中东西向主街为商业街,原有比邻而建的许多店铺;此外还分口略有减少。第三高峰期是清乾隆时期,乾隆六年(1741年)人布有段家祠堂、张家祠堂、南寺庙宇群等(图2)。口已突破1亿大关。以后的人口只增不减,乾隆末年达到3亿,1.3节约用地是堡寨

6、聚落的重要特点嘉庆末年达到3.5亿,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人口已达4亿,首先,堡寨聚落选址在不适于耕种的山坡地上,这样既是因为第四高峰期。为依险而居有利于防御的需要,也是为了节约宝贵的可耕地。例如,人口增加导致人均耕田数量减少,愈至某一王朝晚期愈趋明白草窑堡位于河北蔚县城北偏西17.4km处,属丘陵区。该堡处显。元、明以前人均耕地约为10亩以上,清初由于人口的减少,在土坡之上,坡高十多米,堡平面呈长方形,堡门朝南,沿坡而下,人均耕地达20亩以上,而乾隆初年降为6.89亩,乾隆末年为3.56地势西高东低,为沙土质(图3)。亩,至光绪年间为2.41亩。众所周知,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的其次,

7、堡寨聚落的规模一般不大,内部民宅布局紧凑。堡寨生产力水平下,与人口和土地的比例直接相关。这个比例在不同的规模一般在100~200m见方,最小的只有约40m见方。民的社会阶段(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是不同的常数,称之为“温饱常数”居节约用地的表现更为具体,一般采取提高密度、拼联建造的方式。或“饥寒界限”。按清代的生产力水平,此“常数”应控制在每人在多数村堡中,民居的用地是按照面积模数规划的,有的以三分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