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望山桥楚墓出土文字及其下葬年代

论望山桥楚墓出土文字及其下葬年代

ID:36638529

大小:1.68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13

论望山桥楚墓出土文字及其下葬年代_第1页
论望山桥楚墓出土文字及其下葬年代_第2页
论望山桥楚墓出土文字及其下葬年代_第3页
论望山桥楚墓出土文字及其下葬年代_第4页
论望山桥楚墓出土文字及其下葬年代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望山桥楚墓出土文字及其下葬年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522論望山橋楚墓出土文字及其下葬年代(首發)潘燈長江大學書法文化研究中心望山橋楚墓位於湖北省荊州区川店鎮望山村,由一號墓、二號墓和車馬坑組成。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荊州博物館對望山一號墓進行了考古發掘,共出土各類珍貴文物近800件(套)。尤其可貴的是墓中出土了15枚竹簡。經考查,該墓下葬年代為戰國中期。墓主人“中廐尹”,乃楚國朝中主管戰馬的職官。由於墓

2、主人身份地位顯赫,墓葬地理位置特殊(其南500米是聞名中外的“越王勾踐劍”出土地——望山一號楚墓;西南2000米處,是“吳王夫差矛”出土地——馬山五號楚墓;北約2000米,是“越王州勾劍”出土地——滕店一號楚墓),[1]因此,該墓從發掘之初,就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寄望能像出土“越王勾踐劍”一樣,帶來奇跡。目前,該墓考古發掘工作已落下帷幕,“五一”期間,荊州博物館特意安排“望山橋考古特展”,向廣大遊客展示該墓出土文物,著實讓人一飽眼福。收稿日期:2015年5月14日發佈日期:2015年5月14日頁碼:19

3、/19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522望山橋考古發掘報告筆者尚未見到,關於出土文字資料,展廳內只展示了兩枚竹簡(見圖一A)和一漆耳杯杯底刻文(見圖二C)圖片,遺憾的是其余13枚竹簡和實物均未能見到。筆者還注意到,僅有的兩枚竹簡和杯底刻文均未標出釋文,這或多或少給觀眾帶來些許疑惑。望山橋楚墓究竟葬於何時?其出土文字與之前出土的楚文字有何關聯?透過它們,我們還能窺探些什麼信息?帶著這些疑問,筆者

4、試圖通過對這僅有的兩枚竹簡和杯底刻文,尋幽探微,以期對該墓的深入研究做些有益的嘗試。一、簡書從所見的兩枚竹簡圖片來看,除少數字跡模糊外,大多文字清晰,識讀不算困難,現根據相關出土簡文[2]並雜以己見,把兩簡上的文字釋讀如下(見圖一A):秦客虎成(問)王於郢之(歲)(右簡)(舉)禱於王戠牛、(舉)禱於(左簡)為便於觀察,筆者另附上兩簡摹本(見圖一B)。下面分別闡述兩簡釋文,並對簡文書寫特色及相關問題做些探討。收稿日期:2015年5月14日發佈日期:2015年5月14日頁碼:19/19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

5、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522AB圖一望山橋出土楚簡及摹本(潘燈摹)右簡:秦客虎成(問)王於郢之(歲)“秦”,包山簡作、[3]上從午,下從兩禾。午中堅上的橫,或訛為×形,如郭店簡字。本簡“秦”作,字右下禾其上部撇反向作捺,這與上博簡字構形相當,只是上部午省橫作“个”形。望山簡字,形雖不清,細審其實與收稿日期:2015年5月14日發佈日期:2015年5月14日頁碼:19/19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6、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522構形完全相同。通過以上對比,我們把望山橋簡釋作“秦”是毫無疑問的。天星觀簡秦模糊成,還有二文,《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第674頁把其摹作、、形,[4]今對比可知,第一形“午”部中豎旁多一橫,後兩形上部應作“个”形或“午”形,“”下均應有豎。秦,在簡文中,當指戰國時秦國。“客”,字跡明了,與所附字形如出一轍,勿需多言。學界普遍認為國名後的客指使者,“秦客”即秦國使者。“虎成”當為秦國使者之名。虎字

7、,簡文作形,乍看上部似與前文“秦客”二字頭類似,筆者初疑為“秦”、“賓”(郭·語三·55),或上部為高省,下部從千(人),後均被否定。今對比楚簡虎字,望山簡作、包山簡作、上博簡作,現在醍醐灌頂,原來上部從虍(虎頭),下部從人,人上添橫乃飾筆,與上博簡寫法類同。此字釋虎無疑。“成”,原簡作。《說文·戊部》:“成,就也。從戊,丁聲。,古文成。從午。”包山簡作、上博簡作,郭店簡作,可以看出,楚簡成在古文的基礎上,稍有增減。望山橋簡在左上方增小橫,午省作千形,異於它形。按照慣例,楚書某客後面,會緊隨其名,如:收稿

8、日期:2015年5月14日發佈日期:2015年5月14日頁碼:19/19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522齊客張果(問)【王】於郢之(歲)(望山簡一1)郙客困芻(問)王於【郢之(歲)】(望山簡一5)秦客公孫鞅(問)王於郢之(歲)(天星觀簡)[5]齊客繮雘(問)王於郢之(歲)(天星觀簡)燕客臧嘉(問)王於郢之(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