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柏林校区工程地质条件与地基处理

太原理工大学柏林校区工程地质条件与地基处理

ID:36605290

大小:65.6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2

太原理工大学柏林校区工程地质条件与地基处理_第1页
太原理工大学柏林校区工程地质条件与地基处理_第2页
太原理工大学柏林校区工程地质条件与地基处理_第3页
太原理工大学柏林校区工程地质条件与地基处理_第4页
太原理工大学柏林校区工程地质条件与地基处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原理工大学柏林校区工程地质条件与地基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太原理工大学柏林校区工程地质条件与地基处理摘要:本文介绍了区域内的地质构造、地震概况,对其工程地质特性,诸如地层竖向分布以及地基土的均匀性、稳定性、湿陷性和地基土的承载能力等。同时又通过对大多数工程地质报告和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土的分析,为设计人员合理选用地基处理方案提供了参考。关键词:地质构造工程地质特性地基处理1太原盆地  太原理工大学柏林校区位于太原盆地的西部,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太原盆地的形成历史、地质构造、地震概况密切相关。1.1形成历史  土的工程性质与土的形成历史密切相关。自新生代以来,太原盆地处于下降趋

2、势,而两侧山区陆续上生,盆地底部构造复杂,断裂活动频繁,场地构造稳定性受区域构造控制。汾河自北向南纵贯盆地中部,汾河东岸形成一级、二级阶地,二级阶地与东山洪积平原相连,西岸与西山洪积平原相连。1.2地质构造  太原盆地存在两组断裂,一组为横向断裂,即北东东——8东西向断裂;另一组为纵向断裂,即北北东——北北西向断裂,为上新世——第四纪断裂,活动性较强,但规模不大。由于太原盆地介于裂谷盆地之间,邻区发生的强震可影响到太原盆地,震害也较重。1.3地震活动统计  太原盆地为一多震区,主要表现为次数频繁、强度较弱的特点。据统计

3、,1304年至今,盆地发生4级以上的地震22次,最大震级6.5级。在平面展布上,太原盆地可分3个地震带:1)盆地西缘地震带。位于西山山前断裂带。2)盆地东缘地震带。位于东山山前断裂带,是盆地内发震较多,震级较大的地区。在22次4级以上的地震中,本带达10次之多。最大的6.5级地震就发生于此带。3)盆地中间地震带。主要分布于太原小店区的流涧至南瓦窑—带及清徐、徐沟一带,也是区内发震较多地区。2柏林校区2.1地形地貌  太原理工大学柏林校区为原山西矿业学院老校区,位于太原市的六城区之一万柏林区,校区东西长320米,南北宽3

4、40米。  校区位于汾河以西,地貌为汾河西岸I级阶地与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交互区。自然地理上场地南有虎峪河、北有玉门河,相对距离均为数百米,二条河流均为汾河流域季节性河流。其源头均为西山余脉,均向东排泄于汾河。现有自然地貌是由过去河流相系列的地貌单元演变而来。场地地形平缓,地面标高介于800.03~804.61m。区域内地下水位为4.52~6.5m,水位标高795.1~798.23m,不具腐蚀性。82.2 地层竖向分布  分析区域内以往大多数工程地质报告后得知,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土从上向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物及第

5、四系更新统河流冲、洪积地层构成,岩性主要为人工填土、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粉质粘土、粉砂、细砂、粘土,有些土层较薄,厚度变化较大,多数情况为互夹层。2.3 场地土类型  场地土类型大多为中软场地土,并且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80m,多为Ⅲ类建筑场地。2.4 地震烈度及地基液化  根据1∶100万《山西省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图》可知,太原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地面以下15m以内存在饱和粉土和砂土,根据GBJ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液化初判条件,应进行液化判定。在校区内,除西南部即高层住宅楼场地为轻微液

6、化外,其他部分均判定为不液化。2.5 地基土的均匀性  校区内各土层层面坡度局部常大于10%,可视为不均匀地基。同时,以压缩模量加权评价也属不均匀地基。2.6 地基土的稳定性  校区内未见自然不良地质现象。但“深挖洞”8年代修筑的人防工程,属于人工不良地质现象。在建筑荷载作用下,防空洞周围会出现应力集中,形成塑性区,塑性区的进一步扩展将可能导致地基局部失稳,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产生影响。同时,也给地基基础设计、施工带来很多问题。  校区内27#住宅楼为六层砖混结构,于1997年开工,在基坑开挖时发现建筑的西山墙恰好在南北

7、走向的防空洞上,且洞顶面已达设计基坑开挖标高。随即对防空洞进行挖除,基础外进行封堵。由于防空洞洞底较深,挖除后分层夯填片石、级配砂石。在审底未见异常的情况下,按照原设计,地基处理进行了三七灰土换填,基础采用了筏板基础。在一年的施工过程中,参建各方密切观注沉降量,尤其是西山墙部分。直至目前沉降均匀,西山墙及其他墙体均未发现裂缝。2.7 湿陷性评价  根据地基土含水量的变化、地表渗水和地下水位变化,湿陷性土的湿陷等级为Ⅰ级非自重湿陷性。2.8 地基土承载力  上部杂填土承载力:80kPa~100kPa;粉质粘土承载力:12

8、0kPa~160kPa;粉细砂承载力:大于等于150kPa。  校区内的29层高层住宅楼的场地土层分布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图2.8),地基各层土承载力标准值fk见表2.8。3 地基处理本校区地基处理主要有换土垫层法和桩基两种。高层住宅楼地基各层土承载力标准值fk(kPa)查表法标贯法静探法理论计算及经验承载力标准值①层杂填土8②层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