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78453
大小:27.0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2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思考王启银勿庸置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正逐渐被认可、推广。勿需否定: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正困绕着不少教师。看一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忽如一夜春风来”,语文课上“千树万树梨花开”,学生们似乎真的解放了手脚,张扬了个性,他们成了课堂的主角。而教师要么升为“导演”、“策划”;要么“沦为”“配角”、“看客”。于是乎,小组合作“好、好、好”,合作探究“妙、妙、妙”,每节课堂真热闹。想一想:在“老师提一个问题----没人回答----分组讨论----热闹几分钟----指名回答”这种模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
2、方式背后,在这种沸沸扬扬的课堂教学“繁华现象”的背后,我们是否从中看到隐藏的诸多问题?我们是否问过自已: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疑难问题的万能钥匙吗?我们是否静下心来思索过:怎样的合作才是最有效的呢?事实上,在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有关“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引发的诸多问题,一直困绕着我,今天,我把自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摆出来,与各位老师一起探讨、研究,希望能够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一、实践中的困惑自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课程标准》以来,我先后参加了2001年鄂州、2003年咸宁、2005年襄樊的湖北省优质课听评,及2006年在武汉的国家优质课一等奖展示等多次听评、观摩活动
3、。在听过的这些国家、省及市级的近百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观摩课、研讨课中,见过不少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探讨疑难,学生议论热烈,回答精彩纷呈,令人欣赏、叹服。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已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也按耐不住,在教学中每每遇到学生解答不出的问题,就让他们合作合作、讨论讨论。虽然没有研讨课上的精彩,但因为有我期待的结果,也就没放在心上。直到2005年为参加襄樊市优质课竞赛,在试讲《三峡》一课后,合作学习的问题才真正引起我的重视。当时在疏通文意后,我说:“下面就让我们过把导游瘾,人人都是小导游,四人小组合作,写一段情文并茂的三峡导游词”。我的目的是通过写导游词,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发挥创造潜能,容写作、
4、表达于一体。刚开始两分种,学生热情高涨,讨论热烈。我也暗自得意。可几分钟过后,讨论的声音由高到低、由大到小,最终“满座寂然”、鸦雀无声。我以为大家的导游词都写好了,于是让同学们把合作探究的结果交流一下,没想到没有几个同学举手,在我目光的暗示下,终于起来两位优生回来,但答的也是结结巴巴、三言两语,更多的同学面露难色,一言不发。我生气了:“你们热热闹闹地讨论了那么久,都谈了些什么?你们是怎么合作的?”于是这次小组合作学习以希望开始,以失望告终。我是一肚子的气:就这样的课还能上成襄樊级优质课?课后找部分同学询问情况——有的说:“你给我们准备的时间太短了,还没有写好你就让我们回答,我们怎么说?”有的说
5、:“我们组没人愿意发表意见。大家都坐着等,老师来了,随便聊几句——总是有人要发言的。”有的说:“我们组只有刘洋梓和张经纬喜欢发言,每次讨论他俩说我们听。时间一长,没意思。”有的说:“我们组的同学都爱说,大家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讨论来讨论去还是自己的想法,也觉得这种合作没意思。”甚至有的说:“全班都在讨论,吵得厉害,头都痛了,也根本听不清别的同学说的是什么!”还有同学向我“告密”:“墙角的那两组同学中有好几个借讨论机会说笑、闲聊,他们根本不合作!”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讨论合作不好,搞形式,误时间。”真的吗?专家们通过实验证明了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班就不灵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后来,在我校公开课竞赛
6、中,我特别注意了老师们对合作学习的处理,希望能得到些启示。几节课下来,我深感其中隐患重重:所谓的合作学习,大多采用这样的模式:老师提一个问题----没人回答----分组讨论----热闹几分钟----指名回答,至于这个答案是讨论前的个人答案,还是讨论后的集体答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总的感觉是:分组合作似乎只是成为新课改的一种标签,用了它,我们就改变了学习方式,就是新课改了;没用它,我们就没改变学习方式,还是老一套了。这么说来,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存在误区不是个别现象。那么误区在哪里? 二、对合作学习误区的思考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观摩的一些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我认为合作学习的误区至少表现在
7、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方面1、教师预设不足:①合作时机不当新课改以来,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师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遇到问题,不管是不是时机,不管是易还是难,不管是不是教学重难点,一声令下,全体行动,非要合作不可,一定讨论才行。[案例一]一位教师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有这样一个片断:师:同学们说说在三味书屋“我们”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生:折蜡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