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蔡运龙地理·人地关系研究范式

(经济学)蔡运龙地理·人地关系研究范式

ID:36577219

大小:405.97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5-09

(经济学)蔡运龙地理·人地关系研究范式_第1页
(经济学)蔡运龙地理·人地关系研究范式_第2页
(经济学)蔡运龙地理·人地关系研究范式_第3页
(经济学)蔡运龙地理·人地关系研究范式_第4页
(经济学)蔡运龙地理·人地关系研究范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蔡运龙地理·人地关系研究范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环境系统环境过程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学应用与环境管理全球自然地理学文化自然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范式什么是科学研究的范式人地关系研究范式第一部分 什么是科学研究的范式一、范式(Paradigm)――科学的标志前科学的特点是没有范式,表现为研究者对所从事学科的基本原理、甚至有关现象的看法完全不一致,经常争论;而且争论的矛头不是对准研究对象(客观世界),而是对准自己的同行。科学的特点就在于具有范式。范式为科学共同体(科学工作者按同一范式组成的集体)所一致拥有,他们按照统一的范式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2、,范式是科学性质的标志。二、科学研究的范式1.定义埃德加.E.彼德斯范式是一种思维模式,一个总体意义上看问题的方法。Kuhn,1962:范式是具有以下特点的科学成就:能够把一些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为一批组织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范式具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基质”,包括科学理论和方法部分、社会-心理部分、形而上部分。拥护者们掌握了共有的范式而形成科学共同体,共同体内部交流比较充分,有相同的探索目标,专业方面的看法也比较一致;共同体可以分成若干层次。范式包括范例(案例),即共同体的典型事例和

3、具体的题解。范式不仅留下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提供了选择问题的标准,即哪些问题值得研究,哪些不值得。2.新范式的选择标准精确性一致性广泛性简单性有效性第一部分阅读书目:A.F.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2.T.S.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陈传康.科学哲学和地学方法论.载:孙小礼、楼格(主编).《人.自然.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第二部分 人地关系研究范式人地关系史研究人地关系的哲学与伦理思辨人地关系的经验研究与实

4、证研究人地关系的其他研究途径进一步的问题一、人地关系史研究1.人地关系的历程狩猎-采集社会的人地关系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工业社会的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的历史教训2.人地关系的展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sustainabledevelopmentsocieties)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highlyadvancedtechnologicalsocieties),或称超工业社会(super-industrializedsocieties)高级狩猎-采集社会(advancedhunter-gatherersocietie

5、s)3.人地关系史研究的焦点主导能源技术与资源利用方式人口数量及其控制生活(消费)方式社会组织环境影响与自然的关系适应机制二、人地关系的哲学与伦理思辨科学界与伦理和哲学问题哲学、伦理在人地关系研究中的作用人地关系哲学思想的演变1.科学界从来不忽视伦理和哲学问题爱因斯坦: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既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

6、更象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象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赫胥黎:“适者”含有“最好”的意思,而“最好”有带有一种道德的意味……每一步社会进展都意味着……可以称为伦理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局,并不是那些碰巧最适应全部已有环境的人得以生存,而是那些伦理上最优秀的人得以继续生存……伦理上最好的东西(即所谓善或美德)……要求用“自我约束”来代替无情的“自行其是”DeepEcology钱学森:地理哲学Harvey:地理学与科学哲学的隔膜2.哲学、伦理在人地关系研究中的作用不可小视人地关系研究论题的层次价值观与伦理社会体制

7、科学技术3.人地关系哲学思想的演变天命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征服自然论环境伦理:人类中心主义批判和谐论三、人地关系的经验-实证研究人地关系经验-实证研究的先驱人地关系的全球实证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实证1.人地关系经验-实证研究的先驱第一阶段:Marsh,1864.ManandNatureorPhysicalGeographyasModifiedbyHumanAction.从“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到“人类对自然的影响”。第二阶段:Sherlock,1922.ManasaGeologicalAgent.着重比较

8、了人为剥蚀和自然剥蚀之间的差异。Barrows,1922;Chorley,1973.Geographyashumanecology.将人类活动结合进环境系统中,并把研究重心放在人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上。第三阶段:Thomas,1956.Man’sRoleinChangingtheFaceoftheEarth.全书共1193页,是在theWenner—GrenFoundationforAnthropologicalResearch于1955年组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