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

ID:36574324

大小:145.3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2

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_第1页
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_第2页
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_第3页
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_第4页
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外科学a《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b汉末华佗,堪称外科鼻祖。c葛洪《肘后备急方》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d南齐龚庆宣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e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论述病因病机的专著。F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10)明清时期外科三大流派:正宗派,以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其重视脾胃;全生派,以清代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创立了阳和汤、阳和解凝膏、犀黄丸和小金丹等治疗阴疽名方;心得派,以清代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将温

2、病学说引入外科病证治,用三焦辨证揭示了外科病因与发病部位的规律,善用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疔疮走黄。11)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12)脔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创面或暴翻于创口之外的腐肉,成为脔肉。13)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根盘收束者多为阳证,平塌者多为阴证。14)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15)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大致有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七个方面的因素。1

3、6)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17)辨阴证阳证!33)阴阳辩证要注意:局部和全身相结合,辨别真假,消长与转化。34)部位辩证:是指按外科疾病发病的上中下部位进行辨证的方法,又称“外科三焦辨证”。上部辨证病因多为风湿、风热,中部辨证病因多为气郁、火郁,下部辨证病因多夹湿邪。36)辨肿:(1)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2)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3)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侵淫皮

4、肤。(4)瘀血肿: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37)辨痛:(1)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2)湿痛: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可凹性水肿或见糜烂流滋。(3)瘀血痛: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皮色暗褐,或见皮色青紫瘀斑。38)成脓的特点:疼痛拒按,皮肤肿胀,局部温度增高,肿块硬度已软。确认成脓的方法: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39)脓的形质:如脓稠厚者,为元气充盛;淡薄者,为元气较弱。如先出黄白稠厚脓液,次出黄稠滋水,是将敛佳象;若脓由稠厚转为稀薄,体质渐衰,为一时难敛。4

5、0)脓的色泽:如黄白质稠,色泽鲜明,为气血充足,最是佳象;如黄浊质稠,色泽不净,为气火有余,尚属顺证;如黄白质稀,色泽洁净,气血虽虚,未为败象;如脓色绿黑稀薄,为蓄毒日久,有损筋伤骨之可能;如脓中夹有瘀血者,为血络损伤。41)脓的气味:一般略带腥味者,其质必稠,大多是顺证现象;脓液腥秽恶臭者,其质必薄,大多是逆证现象,常为穿膜损骨之征。其他有如蟹沫者,为内膜已透,每多难治。42)内治法的三个总则:43)消法: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脓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此法适用于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

6、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疾病。44)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适用于外疡中期,即成脓期,此时热毒腐肉成脓,由于一时疮口不能溃破,或者机体正气虚弱无力托毒外出,均会导致脓毒滞留。45)补法:就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此法适用于溃疡后期。46)膏药:古代称之为薄贴,现称硬膏。适应症: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用法:太乙膏,千锤膏均可用于红肿热痛明显之阳证疮疡,为肿疡、溃疡的通用方。油膏: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

7、剂,现称软膏。其优点是,柔软、滑润、无板硬黏着不舒的感觉。适应症: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用法:肿疡期:金黄膏、玉露膏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疮疡阳证。溃疡期:可选用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生肌白玉膏。24)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特点是:肿势局限,范围多小于3cm,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临床表现:(1)有头疖:中心有脓头,灼热疼痛,突起根浅,出脓即愈。(2)无头疖:无脓头,表面灼热,触摸即痛,2-3天化脓,溃后多迅速愈合(3

8、)蝼枯疖:多发于儿童头部,一种为坚硬型,会复发,常为一处未愈,他处又生;一种是多发型。(4)疖病: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患消渴病,习惯性便秘或营养不良者易患本病。辨证论治:热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蒲公英)合黄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